劉宗彬
摘 要: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由于情感缺失造成了眾多的社會問題,如很多人過分依賴手機等電子設備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語文學科作為教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豐富情感的重要學科,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愉快的心情,意識到他人和自己,并注重自身的發展。因此,本文從結合學生特點,高效備課;創新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凈化學生心靈,激發想象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語文教學
情感作為人類的心理體驗反映了人類的內心活動,人類可以根據情感的外露特征實現更好的溝通。在推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中的情感因素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方面。情感教育理念逐步成為了增加師生溝通,塑造良好師生關系,增強學生情感品質的重要理論基礎。但是情感教育不是培養學生的感情,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良好氛圍的課堂,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情感,發揮學生情感的積極作用。
一、結合學生特點,高效備課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技術,需要教師反復推敲,做好教學準備,如此才能保證語文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當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是必然條件?;诖?,教師應當詳細了解與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認真參考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備課,為實現高效率的情感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前,就結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了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準備了多張爬山虎的精美照片以及短視頻,以實現學生對本課知識產生興趣。然后教師借用這些材料做了微課視頻,并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發放給了學生,讓學生“爬山虎的腳”有了直觀的認識。然后教師結合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微課視頻中加入了生詞的音標,如“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等,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了解生詞的閱讀。與此同時,教師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輕松自然地參與到本課知識學習中來,設計了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的步驟,分享自己對于爬山虎等自然植物的看法,讓學生能夠以最輕松的狀態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領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表達。而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也證明了教師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情感狀態,促進學生進行了高效學習之外,促使學生對自然植物產生了必要的自然興趣。
二、創新教學方法,靈活應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小學生情感教育因素加入到課堂教學過程的考慮中。不斷地創新與改善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在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中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情感朝著良好方向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并對所學的高效教法進行靈活應用,提升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良好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在教學《幸福是什么》一課時,就注重了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首先,教師結合學生更喜歡選擇直觀資料觀看的認知特點,利用多媒體信息展示工具為學生展示了多張圖片,圖片的內容符合文章的內容,播放順序也符合了文章中的故事發展順序。在引導學生進行了故事梗概了解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文章的通讀,學習了課文中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展了與學生共同討論自己心中對幸福的定義的討論活動。教師在與學生溝通、討論的過程中,為了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覺,讓學生可以放開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利用柔和的語氣,一方面以贊賞為主評價學生的觀點。
三、凈化學生心靈,激發想象
小學語文學科知識的教學,一方面是為了教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通過文學知識的熏陶,凈化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想象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實現引導學生懷著正確的情感進行高效學習,需要幫助學生利用語文知識凈化心靈,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語文學習觀念。
例如,教師在教學《牧場之國》一課時,就注重了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情感培育。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了優美的關于風景的詩歌朗誦音頻文件,同時利用多媒體信息展示工具為學生展示與詩歌主題相符合的圖片,讓學生沉浸在對于美景的贊美之中。在學生聆聽了詩文的朗誦之后,教師針對本片略讀課文,讓學生對作者在文中對于荷蘭的牧場的描寫進行了有感情的朗讀。對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秘含蓄有了更為直接的感受,提升了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凈化了學生的心靈。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高效的情感教學策略,應從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特點入手,努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足夠的學習資料,靈活運用教法,給予學生正確的、高效的引導,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正確學習情感的養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玉婧.淺析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8(27):31-32.
[2]汪莉,馬杰.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