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育行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在現代化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積極創新,學生自主學習,打造出現代化的課堂,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數學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構建學生熟悉的情境,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熟悉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調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啟迪學生的思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夯實知識,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從而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生活情境;信息技術;實踐活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受到落后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只是單純追求教學成績,而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這個事實,學生只能被動跟著教師的節奏去學習知識,不僅桎梏了學生的思維,還使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不已。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發出制定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從而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生活情境,增強知識的代入感
對于數學,不少學生持著抗拒和懼怕的心理,這是由于以往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刻板,加上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會出現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切入,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熟悉感,有助于學生改變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時,就可以構建生說化的教學情境,增強知識的代入感。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每天都會按時起床、按時上課、按時放學,這些活動都是在精確時間的安排下進行的,那么大家可以從鐘表上看出現在的時間嗎?小明每天七點整起床,八點十分上課,五點半放學,大家在熟悉這部分知識后,幫助小明在鐘表上標注出這些時間吧。”我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構建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在熟悉情境的影響下不再懼怕學習,積極翻閱教材理解知識,最后成功將時間畫出來。這樣,通過在課堂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增強知識的代入感,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熟悉的感覺,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二、信息技術,發散學生創新思維
受到以往封閉、保守課堂的限制,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只存在于書本的層面,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旺盛的好奇心,顯然僅僅是書本中的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的。鑒于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調取海量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還能啟迪學生,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更加全面,從而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時,利用信息技術調取課外資源,可以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掌握了比例尺部分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下如何利用比例尺放大和縮小圖形。”講完之后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學生掌握了這部分知識,接著我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演示課外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加深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這樣,通過在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成功構建。
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現代化的數學課堂更加開放,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中更加自由,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以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把控著課堂,學生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獲取知識的途徑只有教師的講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開展實踐活動進行教學,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能讓學會通過實踐自己獲取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時,就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在日常可以發現,很多圖形的左右或者上下兩邊都是完全一致的圖形,在數學上稱這種圖形為軸對稱圖形,那么大家可以畫出軸對稱圖形嗎?請大家動手試一試吧。”學生聽我講完之后開始動手畫軸對稱圖形,不少學生都設計出了很多美麗的圖案,還有部分學生無從下手,我及時予以指導,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所見來繪制,最終也成功畫出了軸對稱圖形。這樣,通過在課堂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成功構建了高效的數學課堂。
總之,面對新課改帶來的變化,數學教師要坦然處之,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打造現代化的課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融如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熟悉感,還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調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發散學生的思維。此外,適當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活躍課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從多方面著手才可以成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培學.淺析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30):35-36.
[2]閆春陽.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