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
摘 要:小學生要關注哪些方面,大多是興趣使然,所以,教師要想讓學生關注數學學習,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愿進行學習。為此,教師需要設計多種興趣激發策略,并在教學中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優化,致力于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高效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方法研究
小學生的很多行為都是隨心而為,然數學對于他們來說,存在一定的理解上的困難,所有很多學生本能地會覺得數學比較難學,從而對數學的學習興致降低。鑒于此,教師要想發展學生的數學力,還需改善學生對數學的看法,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深挖數學課程中的趣味內容,或者將多樣化的內容與數學課程結合起來,讓數學中擁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這些內容吸引著學生進行數學探索,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變得更加濃烈。故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式進行研究。
一、巧用趣味事物
趣味事物對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將趣味事物與數學內容結合起來,可以巧妙地將學生的目光從趣味事物上轉移到數學中,并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課程內容中融入多種多樣的趣味事物,并且在融合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覺得有趣的事物進行調查,確保教師理解的趣味事物與學生覺得有趣的事物是一致的。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會得到有效的激發。
例如:在進行“認識圖形(二)”的教學時,我在學生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上加入了一些卡通人物頭像。具體來說,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圖片上包含著基礎的平面圖形以及卡通人物,比如三角形里有一個蠟筆小新、正方形里有一個小豬佩奇、長方形里有熊大和熊二。在這些圖片剛剛展示出來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圖片上的卡通人物吸引了,因此,我先讓學生辨認了這些圖片上的卡通人物都是誰,這一項設定意在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歡樂性。在學生辨認完畢之后,我告訴學生這些卡通人物可以隱身,并讓學生閉上眼睛,等學生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給學生換上了沒有卡通人物的平面圖形圖片,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學習。有了前面的卡通人物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高。因此,教師應善用趣味來激發學生興趣。
二、活用動手操作
很多小學生都喜歡動手操作,而動手操作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因此,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動手操作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給學生安排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任務,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學學習妙處。并且,為確保動手操作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在確定了動手操作的任務之后,提前做一些硬件方面的準備,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進行動手操作的環境。
例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了動手操作。具體來說,我在多媒體設備上給學生展示了元、角、分的圖片,其中有紙幣也有硬幣。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人民幣,每一張圖片我都會放大,讓學生將圖片上的人民幣畫下來。不必進行詳細的繪制,只需要將其中的特征畫下來即可,比如對于一元的紙幣,學生首先需要畫一個長方形,在角上寫上“1元”的字樣,至于其他細節,學生還需要仔細進行觀察。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很多學生都很興奮,也很認真,在此情況下,學生對人名幣之間的換算,掌握得非常透徹。由此可以看出,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需要活用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興趣。
三、妙用多樣視頻
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看視頻,將學生喜歡的視頻與數學結合起來,有助于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進行視頻的精挑細選,從大量的視頻中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再從學生感興趣的視頻中選出與數學課程相關的視頻,或者教師將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視頻巧妙地與數學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關注視頻內容的同時,也對數學內容產生一定的思考。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會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進而對數學學習更加上心。
例如:在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教學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玩具店買玩具的視頻。在視頻中,有一位動畫人物挑選了很多自己喜歡的玩具,挑選完成后,開始一一計算自己挑的這些東西加起來需要多少錢。但由于挑選的玩具太多,動畫人物總是算不對,于是抓耳撓腮,非??鄲???吹竭@里,很多學生都笑了,有學生覺得視頻中的人物太笨了。因此,我讓學生幫一下視頻的人物,算一算那些玩具到底需要多少錢,看看誰先算出來。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的計算興趣非常高,并且在計算出答案時,非常開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視頻來激發學生興趣。
總而言之,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對小學生的興趣進行了解,將學生的興趣與數學結合起來,并促使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數學中。為此,教師需要設計多種有效的興趣培養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同時,促進學生數學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盛芳艷.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53.
[2]張剛毅. 培養小學數學課堂興趣的技巧[N]. 咸陽日報,2019-11-26(F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