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行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教育的要求更加高標準,這也意味著對小學老師的考驗更大。新教改要求小學生不僅對字詞句的學習,還要求他們學習道德、審美、人生態(tài)度等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就應該向?qū)W生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方法
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時,語文教師可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就包含著德育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即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語文老師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授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時,能夠適當滲入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
一、情感教學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思想單純,在語文老師向?qū)W生講授教材課文的時候,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融入課文的情感表達中,從而借助課文中的情感表達來促使學生進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展開德育教育。老師可以通過情感烘托和其他藝術手法,以達到學生們流露情感、表達自己想法的目的,而讓學生對教學課堂有充足的興趣。例如,在文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借助詢問學生為什么讀書,然后引入課文的教學中。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講授一些周總理的童年往事和后來的成就,幫助學生了解周總理,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周總理的理想。學生們自己在思考的時候,老師就可以作為一個引導者的形象,幫助分析他們的理想方向、學習的目標等,從而讓學生在道德方面對國家有清晰的輪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我是中國人”的層面。
二、在識字中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完成對字形字音字義的認識,這些文字都是我們常見的文字。這些基礎內(nèi)容的教學任務量并不多,我們完全可以在對學生識字任務中融入德育教育。雖然教育改革后,小學課本中增加了許多生字,但是對于語文教師來講,這是一個對他們自身教學高度的審核,也能映射出老師本身的不足之處。在識字中向?qū)W生灌輸?shù)掠矫娴膬?nèi)容,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記憶,一方面促進學生在道德認知層次的提高。例如,在漢字“教”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對文字進行分解,分解成“孝”和“文”。在老師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說:“教師就是你們在學校的家長,你們要知道‘孝順老師,老師又是一位教你們‘文字的人,你們在記憶這個字的時候,可以這樣拆分記憶。”通過這樣的識字方式,讓學生明白了長大了要孝順父母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幫助他們在道德觀念上形成美好品德。
三、在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內(nèi)容
(一)分析人物形象時滲透德育內(nèi)容
在老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課時,可以借助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來滲透德育內(nèi)容的教學。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透徹理解人物的形象,從而促進學生的德育發(fā)展。在很多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夠反映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所以老師在分析人物的形象時,可以滲透德育知識內(nèi)容,幫助學生客觀地觀察并評價社會。文章中的具體人物形象一般都象征著某一個問題或者某一類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常情況下,人物形象反映了社會的背景,學生在分析理解這些人物的時候,都不能夠?qū)θ宋镉袕氐椎牧私猓夹枰蠋焷硪龑伎挤较颉K岳蠋熢趲椭鷮W生分析的時候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個形象的好壞,在培養(yǎng)學生是非和道德觀上有一定的幫助。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老師可以分析一些人物的細節(jié),從細微處觀察,讓學生養(yǎng)成注意細節(jié)問題的習慣。例如,在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中,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分析小蝌蚪的形象,還要注意分析小蝌蚪求助過的小動物的形象。這些小動物都對小蝌蚪的處境表示同情,并在一定基礎上幫助了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從這一點老師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每個個體都是善良的,在遇到同學處于困難中時,我們都應該給予幫助。在這一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們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讓小學生的道德觀有初步的建立。
(二)通過課外閱讀滲透德育
小學生的主要閱讀來源就是課本和課外書籍,所以在學生的課余時間,老師應該提倡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閱讀課外書籍時,老師可以挑出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德育觀念的段落或者篇章,在課堂上公開閱讀,以便更多的同學得到德育知識的灌溉。在閱讀課外書籍時,老師要注意實時糾正學生的誤區(qū),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念。由于小學生的思想較為稚嫩,心智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在閱讀時老師也可以幫助學生推薦一些書目,以供學生閱讀,提高德育觀念的有效形成。
(三)通過背景介紹滲透德育
在小學課本中,語文文章都是經(jīng)由專家決定并挑選的,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來方便學生全面形成自身的素養(yǎng)。老師在講授的時候,要注意分析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形成的內(nèi)涵,讓學生和作者進行思想交流并產(chǎn)生共鳴,以此來幫助學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操并因此受到思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和人生態(tài)度,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生培養(yǎng)德育觀念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接受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知識和觀念的滲透。語文教師要運用適當?shù)恼Z文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董靈芝.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8(17):64-65.
[2]黃振科.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42.
[3]宋小偉.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30):153.
作者簡介:
李霞〔1975〕,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重慶江津,職務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專,單位:重慶市江津區(qū)夏壩小學校,單位所屬省市:重慶市江津區(q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單位郵編4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