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 要:互聯網經濟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逐漸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黨的十九大以來,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同時,我國在農村經濟建設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和推進,無疑也要借助互聯網的東風來更好的實現。本文就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策略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條以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鄉村振興;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實現,要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完成,其中就要匯聚更為廣泛的金融資源。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實現在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環節中,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和困難,如農村的人口差異、經濟差異以及地域差異等因素,都對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首先就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研究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理財迅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走入農村等大量準備工作的完成,我國農村接通互聯網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農村區域的居民接觸互聯網的頻率大大增加,為此關于互聯網金融理財方面的產品則擁有了發展的空間。多種多樣的電子商務開始逐步迅猛的發展,廠商則在不斷的優化和改進線下支付的場景,繼而進一步帶動和促進了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全面發展和有效進步,可以說在農村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非常廣闊[1]。
(二)農民互聯網金融的功能開始逐漸的弱化
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銀行開始逐步的調整了經營的戰略,部分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能也因此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其中農村的信用社體制逐漸的轉型升級,而在農業扶持方面,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力度開始逐漸的弱化,更為注重新型的金融扶持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比如,農業開發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學合理的政策性的金融扶持,國家商業銀行對農業領域中的金融支持力度開始逐漸的減弱,使得對農業支持的后勁存在不充足的問題,難以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和水平更有效的提升。
(三)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水平還有待提升
盡管農村在互聯網建設和覆蓋方面在當前已經普遍較高了,但是農民由于文化素質水平相對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的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因此也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等的進步發展。農民一般用互聯網進行上網、娛樂或者進行消費,但是其對金融投資以及理財等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只有部分文化素質水平相對較高的群眾能夠利用農村互聯網金融來為我所用,大部分的農民朋友對互聯網金融的了解和認知力度普遍不高。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互聯網+農村金融”的風險較高
互聯網應用的特征是實時在線、雙向互聯,不受時間和地域空間的限制,而金融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農村中金融風險也同樣存在。但是農村與城市不同,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如城市,并且農村的金融市場也存在規范程度相對較低、市場環境較為混亂的問題。由此,也使得農村金融在發展上面臨著更高的金融風險,使得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發展上存在舉步維艱的問題。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線上線下的融合力度不夠
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要從線上走向線下,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金融業務開展的效率和質量,但是在農村區域,現金業務的辦理依舊火熱,離不開傳統的物聯網點,但是農村區域的物聯網點普遍較少,為此在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瓶頸拓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農村互聯網金融電商平臺在入駐到農村中。然而也存在較多線下金融服務的物理網點依舊處于缺位的狀態,為此農村區域互聯網金融的線上業務的迅速創新,卻存在線下服務網店無法同步發展的問題。
(三)政府立法監管存在缺失的問題
從當前我國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文件顯示,我國的金融法律主要針對的目標機構是農村金融機構,而互聯網金融是新生的金融業態,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新的金融風險,為此也需要有關金融機構的監管才能完成。然而從我國農村區域的實際金融情況來看,還沒有完全的構建起更為科學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特別是在我國的農村區域中,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缺失問題更為嚴峻。
三、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趨勢分析
(一)加快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增強智能化服務的水平
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推進的背景下,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建立和經營模式上回變得更為的靈活,為此要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單一的經營形式以及存在的僵硬的經營理念改變,為此金融服務網點應盡可能的確保業務操作系統水平的升級,并進一步優化提升互聯網網點系統智能化的發展水平。其次,互聯網金融機構要提高同電商網絡平臺的有效合作,繼而更好的滿足客戶發展的需求變化特征,并確保移動客戶端和APP在應用上的合理性,進一步的促進日常范圍內互聯網金融客戶端的有效應用,并使其能夠更好的同金融業務建立良好的融合機制。
(二)創新農村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
就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沖擊和影響的環境來看,農村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必然也面臨著嶄新的發展機遇以及新的困難和挑戰,想要克服這些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推動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產品的發展創新。要借助現代化的信息通訊工具產品,比如微信、微博和支付寶等,推動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的進一步開發,幫助客戶辦理網上銀行轉賬、交易查詢等基礎性的金融業務,使得客戶的金融業務處理變得快捷高效,達到足不出戶,使用智能手機APP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另外,通過擴大有效抵押品的種類,例如增加農產品的種子貸等貸款,創新貸款的方式,提升為農民服務的金融貸款質量。
(三)推動農村征信制度的建立
通過對西方國家金融體系、信用體系的研究發現,建立信用體系有利于維護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健康良性運作,從我國的實際農村征信體系建立的現狀來看,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為了更好的發揮互聯網金融供應鏈及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則可以構建更為完善的農村征信制度,以此來更好的服務農民,為農民朋友帶去優質的金融業務,為農民的創業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發展的機遇[2]。
四、新時代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分析
金融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依據,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健全適合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特征的農村金融體系,并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方式的創新發展,繼而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水平。改革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機制體系,找準鄉村振興金融的發力點,則能夠為推動和完善農村區域的互聯網金融改革創新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一)大力推動高質量興農,發揮金融助農的作用
“三農”問題在我國農村已經長期存在,為了將“三農”問題更好的解決,關鍵在于要提升興農的支持力度,依照廣西區域鄉村資源優勢的特征,要大力推動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并建設重要的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同時,還要從本土的特色出發大力推動糖料甘蔗、蔬菜、禽獸、桑蠶以及畜禽的發展,推動熱帶、亞熱帶區域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培育新型的經濟作物,提升農民的年生產總值,為農民創收,并促進農業生產中風險的有效轉移,同時也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發展。新時期,在科技的引領下,大力推動特色的生態綠色農業,應用科技來引領農業創新發展,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同時,還應進一步的借助互聯網金融促進農村區域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和發展,堅持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高效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的創新力度,從而增強農村區域的競爭力和綜合生產效益。
(二)大力推動鄉村區域金融促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創新
借助互聯網金融技術,要推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為此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推動人與自然能和諧共生發展,堅持走出鄉村建設的綠色發展道路。涉農金融結構應創新金融工具,并積極的探索推動鄉村綠色發展的新機制和新模式,推動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并大幅度的推動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在農業生產環節中可應用節水灌溉設施以及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推廣新技術在農村區域的應用,并進一步的促進綠色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降低農業面源所產生的污染。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應依照創新技術,結合農村區域的特色優勢來開展,并密切結合市場發展的前景,繼而在打造生態和諧農業產業的同時,也注重綠色青山的打造,為農民建立其更為舒適宜居的生態環境。
(三)大力推動鄉村的精準脫貧,加大金融扶持的力度
金融扶貧工作的高質量開展要密切結合當地區域農民的具體情況,應提高金融扶貧的針對性能,涉農金融結構要全面推進扶貧金融服務的改進和優化,注意扶貧先扶智。對當地的貧困群眾應及時的培訓脫貧的技術和方法,并提升對接深度貧困區域的精準度,如構建就業就學、扶貧搬遷等良好的工作政策,并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滿足貧困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發展需求,激發區域貧困戶脫貧的斗志與活力。
(四)優化金融生態,強化金融風險防范
互聯網金融對農村區域經濟的支持,影響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速度,為此優化金融生態,應加快推動農村金融內外部環境的改善,繼而進一步的促進城鄉金融資源的高效協調配合,從而確保金融供給基礎的穩定和高效。應在行政村內部加快構建起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或部門,從而更好的為農戶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另外,要推動金融信用環境的優化,構建多方合作的長效機制,強化金融風險的防范,提升農村區域的金融業務規范管理力度。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要求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幫助。充分發揮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作用,首先,要結合農村區域發展的當地特色、優勢和實際情況,確立更為完善的制度保障機制,提升為農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加快構建起完善的農村區域信用保障機制,規范農村的金融業務,并為金融業務開展建構良好的發展環境,更好的推動鄉村的發展和振興。
參考文獻:
[1]姜松周虹.我國農業價值鏈金融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8,(12).
[2]申云張尊帥李京蓉.農業供應鏈金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綜述與展望[J].世界農業,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