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鑫
摘 ?要:“互聯網+”是黨中央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與此同時,教育領域的大多數教師也更加關注重視“互聯網+”的教學發展模式,著眼于“互聯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研究未來小學語文“互聯網+”的教學趨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聯網+”;教學趨勢發展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影響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各個領域都依托互聯網的平臺發展外延。教育領域應用“互聯網+”來發展教學,主要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上引入互聯網技術,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利用互聯網,在互聯網上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互聯網平臺含有豐富的教學信息知識,能為教育領域提供知識來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場地。因此可以看出,在未來的教學趨勢發展中,“互聯網+”將占有主導地位,但從現階段的教學發展來看,教師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筆者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將站在“互聯網+”教學發展趨勢的角度上,對“互聯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進行論述,并展望其未來的發展情況。
一、“互聯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師生關系的變化
在“互聯網+”教學發展的趨勢下,小學師生關系、地位都發生了明顯改變,單純依靠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教學方式也發生改變,教師由原先知識的唯一來源,轉變為知識體系的創立者,能很好地組織、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學習,緊跟“互聯網+”的發展潮流,組織學生通過互聯網來主動自行構建、獲得知識,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提升學習信息處理能力[1]。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在“互聯網+”教學發展的趨勢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明顯改變,由以前的被動學習向現在的主動獨立學習轉變,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覺主動學習能力。互聯網平臺含有豐富的信息知識,拓寬了小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但互聯網資源中也包括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游戲、電子書等內容,因此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拒絕網絡中不利于學習的不良誘惑,利用有助于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學習資源。語文教師還需要正確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中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主動快樂地學習語文課程。
(三)多媒體的變化
在“互聯網+”教學發展的趨勢下,經過多年的發展變化,傳統教學媒體發生了明顯改變,傳統教學媒體主要包括書本教材、多媒體教學或黑板書寫,師生間互動較少,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老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在“互聯網+”的新時代,由傳統教學媒體轉變成現代化教學媒體,現代化教學媒體主要由互聯網、書本教材和多媒體相結合組成,多媒體過去只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而現在則變成學生課堂學習溝通的主要工具,為學生的學習探索提供平臺[2]。
二、小學語文“互聯網+”的教學發展趨勢
(一)“互聯網+”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趣味性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實施情境化的教學方式,生動直觀地展現語文的魅力,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吸引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中,加強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二)“互聯網+”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開放性
在小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中不能只局限于課本教材上的知識,要學會在互聯網平臺進行自主預習和學習,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并課后復習和自測每天課堂所學的知識點,通過“互聯網+”使語文學習活動更加開放。在語文教材學習時,學生可以通過圖示等方式,結合學習活動及課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滿意。
(三)“互聯網+”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實踐性
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能將課本教材中人們智慧的成果展現給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教師通過利用互聯網中的學生資源,結合教學中重要、難度大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能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探索到語文課本中蘊含的豐富智慧。“互聯網+”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共享資源,使其充滿實踐性。
(四)“互聯網+”使小學語文教學更有發展性
在小學生的課堂學習中要學到基礎的知識,在課后也要擴充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這就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來了解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能體現出其發展性學習的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延伸語文學習的知識,使其更具有發展性。
總的來講,“互聯網+”新技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推動各個領域不斷發展,教育領域要緊抓這一機遇,走向“互聯網+”的新時代。“互聯網+”技術帶給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主要包括學生學習方式、師生之間關系以及多媒體的變化。“互聯網+”新技術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具有發展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趣味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潮流,解放思想,充滿信心來引領“互聯網+”教學趨勢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潮.小學語文教學2017年發展趨勢分析研究[J]. 小學教學研究,2017(7):10-13.
[2]徐艷榮.“互聯網+”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探討[J]. 課外語文,2017(10):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