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華
摘 要:地理讀圖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多數學生對讀圖題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出現嚴重的丟分現象。針對這種現狀,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驗,對高中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字:高中地理;讀圖能力;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質量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對部分學生觀察發現,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方面,主要問題出在對地理空間沒有準確定位和圖表獲取的能力上,從而導致很多同學在遇到地理圖表題時就會犯懵,找不到解題思路。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讀圖能力的培養。以下是作者從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質量三個方面,對高中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索研究。
一、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讀圖意識
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未能及時做出改變。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講授時過分重視教材內容,對地理中的地圖講解一概而過,“填鴨式”的開展教學活動。再加上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門“死”學科,死記硬背的文科知識,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地理成績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師在今后的地理教學開展中,應轉變落后觀念,要積極的去引導學生,去觀察地圖,讀懂地圖,以此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
例如:在“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這一節中主要講述兩個核心概念:差異的空間尺度和差異的變化規律。教師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運用直觀圖像使學生感知自然現象,分析圖中所包含的規律信息。學生通過對分布圖的觀察發現,處于北極圈以北的環境屬于寒帶,北回歸線以北的區域屬于溫帶,那么各自然帶的變化是沿著緯度而變化。,學生發現這一點規律后,馬上舉手回答:“各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有規律更替。”教師給予學生贊揚的同時又提出一個問題:“那它們變化的基礎是什么?”學生猶豫了,立即分析分布圖內的變化規律,發現赤道線的與眾不同,隨即明白,非常自信地回答:“熱量。”教師對他們的回答很滿意,然后提出新問題:“差異性在什么位置表現得更加明顯呢?”學生通過剛才的讀圖分析已然了解這一問題:“在高緯度和低緯度表現更明顯。”通過對學生引導性的讀圖分析,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點的理解,進而達到了地理教學的目的。
二、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讀圖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感興趣了,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看圖、識圖以及讀圖的能力,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法,激發學生對地理讀圖的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這一節主要講解了東南亞地區的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特點。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東南亞地區的人文景觀和視頻資料,教師設置問題:“東南亞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們給城市帶來了哪些便利?為什么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通過問題的設立和視頻素材的播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好奇心去學習。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展示東南亞地形圖,讓學生讀圖思考問題:“判斷東南亞的河流流向和山脈走向是什么?東南亞的地形特點是什么?”學生利用讀圖能力中的辨圖和分析,輕松判斷出問題的答案,主動舉手回答:“東南亞的山脈河流呈南北向延伸,東南亞的山和河流相間分布。”“回答正確,大家分析得很到位。”通過設立簡單的問題,來帶動學生投入地理知識的積極性。而后教師設置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有哪些?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于哪里?”學生通過觀察“亞洲地形與河流流向圖” “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流向圖”認真研究,分析其河流種類和特點,他們發現一處立即就舉手說:“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被調動起來了,也通過對地形圖和河流圖的不斷理解,強化學生對地理讀圖能力的運用,從而達到了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高效課堂的效果。
三、把握教學質量,鞏固學生讀圖能力
讀圖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去引導和激發學生讀圖的意識和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現,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的去運用其中,加深對讀圖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城市熱島效應”這節內容時,由于學生還未學過相關物理知識,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市區氣溫比郊區高?”學生對城市熱島效應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我們可引導學生回想一下家中燒水壺燒開熱水的情景,讓學生討論為什么鍋中心的水是向上翻滾的,而四周的卻向下翻。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氣溫、氣流、膨脹上升、冷卻下沉等詞,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黑板上的詞語,識別城市熱島效應圖。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理解城市熱島效應。這樣的提問過程相較以往強調文字講述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學生在討論合作的同時也鞏固了知識。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充分掌握并運用讀圖的能力,培養學生讀圖的意識,不斷鞏固和加強學習的能力,才能使學生得到學以致用、終身受益的效果。同時,對高中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堅持的教學活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斷積累實踐教學經驗,為教改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黃云.讓學生從學會讀圖中嘗到甜頭[J].學生之友(童花果),2010(7):48-48.
[2]趙金秀.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8):175-175.
[3]張艷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方式的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