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現今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校園環境也成為了文化傳承與創造的基礎。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活動、秩序以及環境的集中體現,發揮著重要的育人作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實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改善育人環境,使中職學生全面發展,是每一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人員需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學校;文化建設;校園文化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加強職業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層次、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辦法。隨著中職學校改革的深入,加強職業校園文化建設愈發重要。
一、中職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導向,是一種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校園文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內各種客觀實體的存在的總和。班級小環境的布置到校園大環境的規劃,從校園花草樹木的剪接到教學樓建筑風格的設計,從校徽、校標到校牌、班標,都包含在物質文化之內;制度文化則主要指師生在相互交往過程中締結的社會關系,以及用于調控這些關系的規范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定、道德規范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定、道德規范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被師生共同認同和遵守的,由學校多年積累沉淀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價值觀念、理想道德追求、辦學理念、歷史傳統等等。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要包括學校辦學思想、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三風”建設,要凸顯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傳承學校優秀傳統,彰顯學校個性發展特色。多年來,我校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多元化的校園文化建設為基本途徑,遵循“以人為本、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創新為動力”的辦學理念,深入細致地挖掘學校的發展歷史和蘊涵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辦學理念,形成和凝練出“德能兼備,知行合一”的校訓,“勤奮、自信、微笑”的校風,“敬業、勤業、樂業”的教風,“明志、篤學、尚行”的學風,使其成為學校獨具特色的標識和精神支柱,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重點圍繞師德師風建設、學風建設,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等,形成系、班的品牌和特色,并通過研討、演講等多種形式使之為全校師生所認同、接受,讓師生受到學校特色文化的激勵和熏染,使其成為學校精神文化的主旋律。
三、突出校園特色專業設置
特色是學校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核心價值與附加價值的統一。因為學校自身發展的歷史不同,教育對象的來源不同,改革切入點不同,個性追求不同,附加的價值取向也有所不同,這都充分體現了學校發展中的價值認同與文化選擇。例如,學校重視教學實訓設施投入,已建成"形體舞蹈實訓中心”“音樂鋼琴實訓中心””繪畫手工實訓中心”“多媒體語音實訓中心”“圖書閱覽中心”,所有教室均配置了多媒體講課系統和空調系統,校園采用封閉式管理,公共區域實現了監控全覆蓋,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在舞蹈課堂中學校采用“模塊化”培養的思路,形成“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發展支持“四位一體的培養機制,特別引入“湖南本土民間舞蹈”作為舞蹈教材。言傳不如身教,教師在舞蹈教學時,我們適度地展示一些民族舞蹈的視頻,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風俗和特點,在大概熟悉這些情況的基礎上,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民間舞蹈。在舞蹈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了解和分析民族蹈的形態非常重要,但更重要是要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形態背后深邃的文化內涵。
四、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作為生源情況復雜的大學院校,制度文化更顯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強化激勵機制。二是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出臺前,可根據師生的實際思想情況進行有目的的、有意識的輿論引導,制度出臺后,則要大力宣傳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義等,組織師生學習制度規定的具體內容,甚至還要詳細解釋。通過輿論宣傳,擴大教育效果,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并最終成為制度的執行者和傳播者。三是要認真組織實施,規章制度一經建立,就要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應力求做到“從嚴”、“求細”和“與人為善”。
五、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的校園文化,它往往會發揮規范與制約的育人作用。在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中大學院校應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則指導下,做到校園建筑使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力求教學與生活設施相對完善,兼顧校園環境中軟、硬件工程的共同發展,以實現學校的各種建筑和設施布局合理,融實用性、藝術性和教育性于一體,使人從中獲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啟迪,為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奠定基礎。
六.結語
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而良好職業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只有加強規律性學習研究,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注重觀察、分析、研究,才能做好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謝志平.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及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3,25,(10),55-56.
[2]劉建霜.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職業技術,2010,21,(03),80.
作者簡介:
石美靜(1985.10-),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長沙市唯上商務科技學校任職,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