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婷
摘 要:在當今初中道德與政治的教學中,對于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一向是教師們追求的目標。然而,從其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學了半天也只是將課本上的種種理念當做純粹的理論知識來看待,并沒有真正實行到生活中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活化教學就進入了廣大教師的眼中,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深入探究,結(ji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總結(jié)了幾點具有實際作用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給廣大教師以啟發(fā)。
關(guān)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在當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們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有了大的變化,以往那種不重視、純理論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被認識到了弊端,“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成為了教師們所認同的思想。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改,相應的教學策略也必須要發(fā)生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預想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在端正理念之后認真且詳細地對過去教學中種種弊端的產(chǎn)生原因進行探究,并結(jié)合新課改之后新出現(xiàn)的多種教學策略,找到合適的能夠解決弊端的方法來。如此一來,生活化教學理念才算是在教學中真正落實了,其積極作用也才能夠真正地發(fā)揮出來。
一、聯(lián)系學生身邊事物,增強學生實感
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政治教學中發(fā)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與所教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實感,加深其對于知識的感悟。道德與法治教學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教學太過于偏向理論,課本上的話語說起來頭頭是道,可學生學了半天去半點沒有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得好好的一門學科全部成了“紙上談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從新知識傳授階段就開始改變,將知識與學生們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如此一來,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就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對應物,其理論自然也就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了。
比如,在“少年有夢”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有什么短期的實際的夢想。有的學生會說想要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讓自己的名次再進步幾名;而有的學生則說想要獲得一套新的文具。而在學生說了自己的夢想之后,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分析一下應該如何去一步步的實現(xiàn),想要提升成績就要課堂上認真聽講,課下多學習;而想要換文具則要在學校中表現(xiàn)得好一點,以獲取家長的支持。如此一來,夢想就不再是空談了。
二、鼓勵學生踐行所學,培養(yǎng)積極觀念
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fā)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踐行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來證明自己真正地學會了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考察學生制止掌握情況的方法多是紙面上的測試,因此,所得到的的結(jié)果就是學生背誦地挺好,卻用不到實處。因此,教師應該改一改測驗的方法,讓學生從實際行為來驗證自己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此一來,既保證了學生的知識掌握,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實踐意識,真正做到了對學生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深深淺淺話友誼”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在學過知識之后將所學到的與朋友的相處之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然后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學生需要說一說自己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與同學相處的。有的學生說自己依著課本上的知識,在與朋友發(fā)生矛盾時先退一步,結(jié)果與朋友成功和好;而有的學生則說自己通過對課本內(nèi)容的學習,認識到友誼需要維持,在生活中主動地幫助了朋友,結(jié)果關(guān)系比之前要更好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就保證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
三、培養(yǎng)學生生活意識,從生活中取材
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fā)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教師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知識寶庫,讓學生養(yǎng)成從生活實踐中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在于“立德樹人”,然而光靠著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觀察其他人的行為,看一看他們是怎樣與他人相處的或者這樣提高自己的,而哪些行為又是有作用的,哪些行為又是錯誤的,應該摒棄掉。如此一來,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更加全面了,而這樣的習慣在學生的整個人生中都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比如,在“做更好的自己”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身邊的人,看一看他們都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有的學生說鄰居家的孩子每天都堅持練習書法,現(xiàn)在他的字已經(jīng)越來越好看了,這說明提升自己需要堅持;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提升自己要虛心向別人請教,有人教導才能更快地成長。長此以往,學生也就學會了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自身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發(fā)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首先要在教學中融入學生身邊事物,讓學生產(chǎn)生實感;其次要鼓勵學生多實踐知識,以此檢驗自身知識掌握;最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意識,不斷地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陳俊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01):52.
[2]趙四軍.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走進生活[J].學周刊,2019(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