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銀
摘 要: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本病毒廣泛存在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中,并能經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傳播,也可通過軟蜱傳播,豬與野豬都是非洲豬瘟的易感群,該病在上世紀初在非洲出現,2007年在多個國家發生,從2018年2月到2019年10月,非洲豬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快速傳播,在我國傳播的途徑主要有人員及車輛流動、生豬跨區調運、餐廚剩余物等傳播。
關鍵詞:非洲豬瘟;病毒;傳播
非洲豬瘟概況
非洲豬瘟自上世紀初在肯尼亞首次報道,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上世紀五十年代先后流傳至西歐和拉美國家,多數被及時撲滅,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島仍有流行。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在全球多個國家發生、擴散、流行,特別是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我國2018年8月2日至2019年10月13日,我國共報告74個不同地區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經檢測發現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病毒類型與俄羅斯發生的非洲豬瘟病毒相似度達百分之九十四。到目前非洲豬瘟在我國大量轉播,嚴重影響我國的生豬生產。
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在豬體內,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幾種類型的細胞漿中,尤其是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該病毒可在鈍緣蜱中增殖,并使其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本病毒能從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中分離出來,并通過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傳播,低溫暗室內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溫中可活數周,加熱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30分鐘或60℃10分鐘,病毒將被破壞,許多脂溶劑和消毒劑可以將其破壞。
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
非洲豬瘟傳播途徑
通常非洲豬瘟跨國境傳入的途徑主要有四類:一是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二是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三是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余物,四是野豬遷徙。”我國已查明疫源的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占全部疫情約百分之二十。我國即是生豬生產大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但生豬生產地區及不平衡,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相當普遍。我校所在地重慶萬州區有近三分之二的生豬是從湖北、湖南等省調運而來,本地的生豬出欄數遠遠達不到需求。正規的生豬跨境運輸動物檢疫部門會進行相關檢疫,但非洲豬瘟傳入我國時間短,相關檢疫措施還不到位,另外重慶萬州與湖北相鄰,也有部分個體屠宰戶私下跨區域偷運私宰,逃避檢疫,也增加了非洲豬瘟的傳播風險。
二是生豬集中屠宰,我國為了食品安全、疫病防治和環境保護等相關要求,各地區的生豬屠宰都要求集中屠宰。萬州區在前幾年,城區周邊有四個屠宰場,每個鄉鎮還有定點屠宰點,各個城區及場鎮豬肉售賣點對應相關的屠宰場或屠宰點,比較分散。到前年,萬州區城區屠宰場變為兩家,大部分鄉鎮屠宰點也被取消,幾乎所有城區及鄉鎮豬肉售賣的豬肉來源于同一個屠宰場,如若屠宰場被非洲豬瘟病毒污染,其傳播速度之快和傳播之廣就不難想象了。據我不完全統計,萬州四十個鄉鎮幾乎都有非洲豬瘟疫情報告。
三是豬肉售賣攤點與蔬菜市場相混合,我國不管是城市大小型生活超市,還是鄉鎮市場,肉食品與蔬菜一般都會在同一個市場,特別是鄉鎮市場,就會使很多人接觸豬肉及其制品,無疑增大了傳播的機會,更有個別養豬場食堂在非洲豬瘟疫情較為嚴重時還到菜市場購買豬肉進行加工工養豬場員工食用。
四是餐廚剩余物喂豬,經不完全統計,餐廚剩余物喂豬引起的非洲豬瘟疫情,占全部疫情約三分之一;在我國,由于生活消費習慣,一方面幾乎中餐、晚餐都有豬肉,另一方面食物浪費比較嚴重,造成餐廚剩余物較多,而傳統的做法是把餐廚剩余物喂豬,這就增加了非洲豬瘟的傳播,我國在近幾年也出臺了餐廚剩余物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但有的地方執行還不到位。
五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我國人口眾多,流動量大,中國人喜食豬肉,這會使非洲豬瘟快速傳播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據我調查發現,在非洲豬瘟區域檢疫過程中重視跨區生豬及豬肉制品的檢疫,而對頻繁跨區流動的人員無法做到徹底的消毒防疫措施,就連養豬場的員工在下班期間也會與外界普通人員交流,來往,這就使其非洲豬瘟更容易通過帶毒人員傳播。運輸生豬的運輸車輛目前采用的是開放是的運輸,在運輸途中糞污會沿途拋灑污染,無疑加大了傳播的機會。其他車輛也可能由此污染,當被污染的車輛運輸飼料或路過養豬場附近時很容易傳播非洲豬瘟。
六是部分養豬場防治措施不到位,部分養豬場防治措施不到位是非洲豬瘟快速流行的另一個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和危害程度認識不到位,沒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如封閉豬場,斷絕與外界聯系,豬場工作人員消毒及與外界隔絕措施不到位,對非洲豬瘟傳播途徑了解不夠,部分人認為很快就有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或藥物出現而沒有在一個較長時間做長期防治措施。
非洲豬瘟其實早在上世紀初就在非洲出現,到在我國大量傳播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由于原來在小范圍發生并被撲滅,沒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更沒有引起養豬大國中國的重視,當非洲豬瘟快速在我國爆發時才高度重視,在一年多的時間,非洲豬瘟疫苗研制已取得一定進展,在不就的將來很快會投入使用,另據報道廣東已研制出預防非洲豬瘟的中草藥,據試驗有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畜牧與獸醫》2018.9
[2]馬潔瑩 ?豬瘟和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 ?2009.1
[3]趙剛 ?非洲豬瘟流行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