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摘 要】目的:探討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的治療效果。方法:納入2018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患者,確診后依據患者病情采取個體化取栓治療,大部分患者經外科手術行導管取栓+靜脈溶栓治療、針對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予以靜脈溶栓治療、針對復發者行動脈導管介入溶栓,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本組患者治愈21例(70.00%)、好轉6例(20.00%)、失敗3例(10.00%),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失敗患者中2例經治療后仍肢體壞死進行截肢、1例患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結論:外科手術治療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急性下肢動脈栓塞;血栓形成;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142-01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病因為人體下肢動脈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供血不足、循環障礙[1]。目前臨床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本研究就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0-80)歲,平均(53.7±5.0)歲;發病時間5h-5d,平均(12.0±3.0)h;左下肢15例、右下肢10例、雙下肢5例;房顫病史26例、動脈粥樣硬化病史6例、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5例。
1.2納入標準
①特征性“5P”征,即疼痛、蒼白、麻木、運動障礙、無脈。②急診行彩超或雙下肢CTA明確診斷;③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①意識障礙;②合并神經系統疾病;③合并下肢其他嚴重疾病;④惡性腫瘤;⑤不愿參與。
1.4方法
確診后依據患者病情個體化取栓治療。大部分患者經外科手術行導管取栓+靜脈溶栓治療,術中先行麻醉與肝素華,切開下肢動脈并選擇合適導管取栓,一般來說脛后動脈采取3F導管取栓,股、腘動脈采取4F導管取栓。術后利用尿激酶溶栓(25萬U靜脈推注,后以每日(50-100)萬U靜脈維持滴注)并注射低分子肝素,監護心功能及對癥支持(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針對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直接予以靜脈溶栓治療、針對復發者采用動脈導管介入溶栓治療。
1.5評價指標
隨訪觀察患者治療效果。治愈:癥狀全部消失、影像學查見下肢血流通常、血管壁光滑;改善:癥狀明顯改善、影像學查有部分殘余血栓或狹窄;失敗:未見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2 結果
隨訪1年本組血栓復發患者5例,復發率16.67%,復發患者予以動脈導管介入溶栓治療后癥狀消失。本組患者治愈21例(70.00%)、好轉6例(20.00%)、失敗3例(10.00%),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失敗患者中2例經治療后仍肢體壞死進行截肢(截肢平面較術前缺血平面明顯降低)、1例患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3 討論
動脈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被血流沖向遠側阻塞動脈血流(也有部分患者因外界栓子進入動脈導致動脈血流阻塞)引發肢體、內側臟器缺血壞死的病理過程[2]。臨床報道指出下肢動脈栓塞多為心源性,約有(60-70)%的患者具有心臟病史,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原因[3]。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具有起病急驟、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往往會出現栓塞遠端動脈血栓形成,尤其是股、腘動脈的栓塞。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則有截肢、甚至死亡的風險。
臨床認為一旦確診為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應盡早取栓,最早采用的治療方法為直視下動脈切開栓子切除術,由于創傷大且具有無法適用于所有部位的動脈栓塞限制了該術式的臨床應用[4]。而后醫療導管開始用于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臨床治療,Fogarty導管可借助球囊導管到達機體許多部位栓塞動脈取栓使得該術式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動脈栓塞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然而傳統的Fogarty導管也具有再灌注反應大、取栓不完全(繼發血栓)等缺陷。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醫療器械設備的發展成熟,尤其是21世紀血管腔內機械溶栓等技術的發展豐富了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選擇。下肢動脈置管溶栓顯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依據患者病情采取個體化取栓治療,包括導管取栓+靜脈溶栓治療、靜脈溶栓治療、動脈導管介入溶栓,導管取栓+靜脈溶栓是目前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術后靜脈溶栓的目的是溶解殘余血栓并預防新的血栓形成。雖然部分發病時間較長的患者取栓后并不一定能保留患肢但能夠降低截肢平面。本組患者大部分經外科手術行導管取栓+靜脈溶栓治療,結果顯示治愈21例、好轉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肯定了外科手術治療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的療效,張鑫鵬等報道了外科手術治療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療效確切,且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患者治療效果更加顯著[5],本研究結論與之基本相符。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依據患者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筆者認為血栓形成在于高凝狀態有關的同時也與血管壁的損傷有關,由于導管取栓會對患者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損傷故而不建議無限制的實施,針對復發血栓(新鮮血栓)建議直接注入溶栓藥物,本研究復發血栓患者經動脈導管介入溶栓治療效果理想便是例證。另本組有5例患者因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單純行靜脈溶栓治療,經治療1例死于急性腎功能衰竭,由于溶栓藥物難以溶解陳舊性栓子因此不建議臨床單純使用藥物溶栓。筆者建議治療時盡快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積極處理栓塞導致的肢體缺血從而糾正衰竭的臟器功能。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治療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金志剛,張浩,郭治宇,等.急性下肢動脈栓塞診治分析[J].浙江醫學,2017,39(19):65-66.
[2] 韓松,周修適,劉斐,等.AngioJet在下肢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療中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12):1575-1582.
[3] 王穎,王孝高,宋濤,等.肺動脈栓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類型比例分析與解讀[J].中華全科醫學,2018,1(1):107-109.
[4] 鐘先利,李碧,郭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術后并發血栓形成的護理[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35-1037.
[5] 張鑫鵬,何虎強,劉勇.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2(4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