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華
【摘 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認識到混齡戶外體育活動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帶來的價值以及其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性,開始重視戶外混齡體育活動的開展。本文結合實踐,從場地設計規劃、材料投放、各類型活動的結合等方面分享了混齡戶外建設的一些經驗,分析混齡戶外體育活動給幼兒發展帶來的一些變化,預測之后創設的方向。
【關鍵詞】幼兒園;混齡戶外;體育活動
戶外相對于室內,空間更大更開放,能呼吸新鮮空氣,領略天氣變化,享受更多的自由和快樂,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空間資源。
混齡相對于同齡,幼兒間年齡差距更大,能力層次更多,必然形成內部差異明顯的幼兒同伴群體,為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更多的機會。不同年齡的幼兒在接納、理解他人的差異過程中,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體育相對于其它領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過身體動作來達到教育目的,對身體的影響更直接。自主的體育游戲帶來自由的活動體驗,符合幼兒階段喜好運動、樂于探索的年齡發展特點。
當戶外、混齡和體育相遇,三者有機結合,迸發出無限的教育火花,創造出生態的幼兒運動場、學習場和社交場。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打造戶外混齡體育場
幼兒園應從本園實際出發,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與改造戶外環境,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戶外天地。一塊開闊平整的操場,可以擺放幼兒走、跑、跳、攀、爬、鉆等各項運動技能發展的器械,可以讓幼兒自由拼搭自由創設的低結構材料,這些都是戶外活動的前提。另外,戶外環境的創設力求達到自然性、教育性和兒童化三者合一,合理規劃,結構完整,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和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在自由、自主、愉悅的氛圍里活動,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真正成為幼兒鍛煉身體、快樂游戲、全面和諧發展的樂園。
(一)零整有序,集體活動與區域活動、自由活動相結合
在幼兒園,通過集體活動,教師能迅速有效地施加教育影響,但是過多的集體活動容易壓抑幼兒的天性。自由活動能給幼兒帶來輕松快樂的氛圍,讓他們能自主地與同伴交往,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大自然的秘密。所以,在一些集體活動之外,幼兒園更多地要組織幼兒進行區域活動、自由活動,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水平選擇玩具,自主地調節運動量,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
(二)整體規劃,區域設置科學合理
要保證戶外體育活動有效開展,必須根據幼兒園戶外環境實際情況做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設施,考慮每塊區域適宜開展的體育運動,需要多大的空間,等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體育運動與幼兒園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例如,各教學樓出口處有斜坡,可供幼兒坡度騎行;草地旁有兩棵樹高低和距離都合適,可以安裝滑索;幼兒還可以在草坡上自由爬上爬下,滾輪胎;各個小樹旁放有竹梯,可以輔助幼兒爬樹。
(三)依據運動核心經驗,架構運動分區
幼兒體育運動包括三方面的核心經驗:身體控制與平衡能力、身體移動能力和器械操控能力。每種運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不斷的嘗試、適應,呈現出序列性和動態性。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只能鍛煉某一種或幾種動作技能。為了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全面發展,我們改變以往按基本動作設置運動區域的做法,梳理出幼兒走跑跳攀爬鉆投擲等基本運動能力在每個區域的分布,力求達到整體上能全面鍛煉,各區域又各有特色的設置,避免運動發展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例如,利用幼兒園環形的小路,設置環形車道,幼兒在門口轉角、天然土坡等處進行大膽的挑戰;利用固定的攀爬架,布置探險者游戲區,幼兒可以挑戰自己極限的高度;也有散放各處的竹梯,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高度,架設竹梯,進行攀爬;在大型操場,投放木板、輪胎、大小紙筒、木塊、長凳等低結構材料,變成自由創意區,幼兒自由拼搭,創造出各種造型,嘗試不斷變化帶來的運動樂趣……
(四)注重標志的作用,關注活動的有序性
戶外體育活動中,除了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我們還需要特別重視安全性和有序性,安全有序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戶外環境中,可以和幼兒一起制作設置各種標志,幫助幼兒了解材料的使用、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等。例如,環形跑道設有寬窄、轉彎、斜坡等提示,引起幼兒注意;新材料有圖文并茂的“使用牌”,幫助幼兒快速了解材料;水區有深淺刻度,幼兒可以自己考慮如何解決等等。
(五)科學投放材料,體現幼兒發展的差異性
1.材料投放具有低結構性
低結構的運動材料,不固定玩法,幼兒可以發揮無限創意,自由運用,可以生發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體育活動。如:在大操場上,我們提供不同大小的油桶、各式的輪胎、寬窄不一的木板等低結構材料,幼兒靈活運用這些材料,搭建出花樣繁多的運動造型,進行體育游戲。
2.材料投放富于層次性
幼兒的發展存在差異,對材料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投放的材料就要與幼兒的能力相適宜。如開展平衡類運動,我們提供了不同高低和寬窄的長凳,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進行運動。
3.材料應該富于挑戰性
體育活動,在促進身體運動技能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敢自信、敢于挑戰的心理品質。因此,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要適宜地投放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如在大樹上設有不同間距的受力點,或編制繩網,借助安全繩,幼兒可以嘗試爬樹,挑戰自己。
二、功夫不負有心人——收獲戶外混齡體育成果
(一)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的提高
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幼兒個體能力的差異巨大,交往對象具有極大的豐富性,具有真實的社會樣態。幼兒必須學會和不同的對象進行溝通和協作。例如,在玩油桶的游戲中,幼兒都希望把油桶進行組合,形成一個獨特的造型。組織能力強的幼兒自然擔當指揮的角色,力氣大的去搬運和調整,想玩的能力弱的幼兒會在一旁幫助拿小積木做固定。有的幼兒先嘗試,大膽游戲,給其他幼兒做示范;有的幼兒會求助,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運動。這樣的活動,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進一步促進了幼兒合作意識的提高。
(二)增強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綱要》中指出:“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戶外混齡體育活動,關注幼兒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獲得主動發展,可以培養相互關愛,合作互助的親社會行為,激發大年齡幼兒向下的責任心,給予小年齡幼兒向上的依靠感,各年齡幼兒相互之間更加信任,更加愿意交流,交往態度更為積極,交往技巧更加豐富。
(三)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在大年齡的幼兒的影響下,小年齡的幼兒逐漸學會自理,嘗試獨立;而大年齡幼兒也能在對小年齡幼兒給予幫助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培養責任感。
(四)增強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戶外混齡體育游戲,幼兒個體間有顯著的能力和個性差異。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游戲同伴,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地選擇運動材料,通過合作來創造各種玩法。例如,幼兒可以利用工字輪和木板,拼搭出不同的線路,不同的走法,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向著太陽再奔跑——繼續完善戶外混齡體育活動
首先,學習和堅定《綱要》《指南》中的教育理念,將游戲的精神融入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使幼兒的運動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增強幼兒創造力,提高幼兒合作意識,讓幼兒自由、自主、快樂地游戲。
其次,提高混齡體育活動的觀察和支持水平。教師要全面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現有運動水平和動作發展的規律,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加強自身學習,提高體育運動知識儲備。同時,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教師要變成參與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減少具體體育活動的組織時間,而相應的,對觀察和支持要求卻要有極高要求。教師要經常反思“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如何提供支持”等內容,促進混齡體育活動支持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武建芬.心理理論與混齡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2]聶倩.幼兒園戶外混齡區域活動——幼兒體育活動新探索[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葛曉英.混齡教育的探索與實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4]柳倩,周念麗,張曄.學前兒童健康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