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艷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思想教育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利用教材本身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愛國主義;情懷
中圖分類號:G62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028-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思想教育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利用教材本身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主要途徑。
1.教師要認真選擇教學內容,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如在科教版教材中,有一些讓學生認識家鄉、祖國以及世界的社會常識,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恰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科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看看城市的樣子”,教師在講解中要讓學生了解東方水都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地理特征,學生在認識家鄉的時候將家鄉的地形、氣候等地理因素對城市生產生活的影響以及和自身的生活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就會激發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取教材中適合滲透愛國主義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2.教師要抓好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才能巧妙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的滲透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要抓好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尋找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主要模式,最大程度地在品德課上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教師要認真研討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延展自己的思維空間。
2.1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讓學生互助合作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的過程中,在恰當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學習,討論交流。和諧互助的學習氛圍能夠滿足學生自尊感的需要,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也提升了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同時也能夠滲透愛國主義的認識,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如《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水土相連的鄉情”的教學中,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加了對祖國的認識,教師也要讓學生懂得感謝全國各地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利民工程,加深對祖國的熱愛。
2.2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情境性模式等進行教學。情境性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巧設的情境中,激發起內心真實的感受,讓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方式讓學生進入多種情境,如小品、講故事、多媒體課件導入等,在品德課上有計劃地安排一個主題探究內容,讓學生在不斷地參與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3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社會實踐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內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畢竟是感性的,而恰當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是讓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社會調查、采訪、參觀訪問等多種實踐形式真正參與到社會中來,社會調查是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祖國的最佳途徑之一,學生通過采訪、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查,在激發學生不忘歷史的同時,更加了解家鄉,了解自然,認識到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讓學生在社會的洪流中真正激發起愛國熱情。
3.在教學中,運用教學載體凸顯愛國主義教育
3.1教師要把握教材,挖掘并延伸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彰顯了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教師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祖先的聰明才智,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可適當添加介紹我國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讓學生知道的四大發明的國家,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整整早了400年。由此產生的自豪感,便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3.2教師要利用各種社會焦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教師不但可以講授課本中的內容,還可以聯系社會焦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楊利偉乘坐載人火箭首次登空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載人飛船的資料以及楊利偉的簡歷,讓學生明白楊利偉之所以能夠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突出的貢獻是因為付出了許多的努力與艱辛,而支撐著他的正是強烈的愛國感情。學生們從楊利偉的經歷中經受了精神的洗禮,懂得了愛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目前要認真進行學習,長大以后才能為了祖國隨時奉獻自己的一切。
3.3教師要采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組織舉行專題講演會、故事會,等等。課內外結合的形式,能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激發愛國主義的情感,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生動活潑,可信度強,實踐的可能性大,因此也能產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4.在教學中要有效果評價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效果評價。效果評價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積極鼓勵的效果評價可以對學生起到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愛國熱情的延續,讓學生提高發揮潛能、個性以及創造性,保持持續發展的動力。當學生在生活中或者課堂上擁有良好的表現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的自尊和自信,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勤于思考,樂于動手,并在實際生活中擁有愛國的行為。
當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時,要能夠及時和學生溝通,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主積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尋找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品社教師的歷史使命。教師要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每堂課的教學中,常抓不懈。教師要善于選擇教學內容作為載體,有效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