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生茂
◆摘 ?要:基于當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以及所面臨學業壓力,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體育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認識到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聯性,同時著力進行教學研究,最終促使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體育教學對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學生;培養;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學生處于青春期發育后期,心理發育容易出現問題,心理學調查報告得出,目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總體心理發展狀況而言是相對較低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僅需要培養身體健康的學生,需要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缺失良好心理教育的體育教學不是合格的體育教學。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之下,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是值得探究和討論的問題。
2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2.1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學生擁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差的心理素質鍛煉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很多時候,如果學生長期郁郁寡歡,不愿意鍛煉,在突然的高強度訓練之中容易出現昏厥,抽筋等不良反應。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確保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同時,結合學生具體心理發展狀況,制定科學并且合理的體育教學內容,運用有關體育心理學知識給學生帶來最好的鍛煉效果,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手段使二者相互融合,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2.2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身心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分開教育難以達到共同進步的作用,人的認知、行動、情感、意志應相互結合,協調發展。在強調體育知識教學的同時應注重心理知識教學,體育課堂同樣也具有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職責。學生發展是體育課程提出的基點,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相互融合正是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結構。教育部頒發的《普通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指出,需要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穿在教學活動之中,全面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因此,體育教學課堂和教學活動應當是多元化,立體式的。雖然目前很多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并不重視,但隨著綱要的不斷完善和考核要求的不斷提升,學生體育教學活動終將規范和科學化。
2.3拓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
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相互結合是拓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體育教育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教育,不是單純的生理教育或者鍛煉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能和運動技巧,更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健康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在體育教學之中融入心理教學豐富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最終實現素質教學,塑造身心健康的學生。
3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3.1提高體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對于大多數體育教師而言,由于他們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所以他們基本上不具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為此,一方面可以為體育教師安排專門的培訓工作,讓他們接受系統化的教育,從而有效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體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強強聯手,讓體育教學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一部分,把體育課堂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傳統的體育教學,而剩下的一部分則用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的利用率,同時還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同步健康發展的目標。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有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體育老師要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個人的身體素質做到心中有數,因人而異,例如籃球、足球、排球集體拔河等樣的要團隊合作需要默契配合的體育項目可以讓性格孤僻的學生多參加;對于辦事拖拉,優柔寡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參加像排球、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這樣的體育項目;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可以選擇簡單一些的比如,跳繩比賽、跑步接力賽,廣播體操等;對于過于自負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比如跳高、長跑、跨欄等;要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去進行教學,使他們的心理在體育教學中得以健康發展。
3.2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重視學校為他們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清醒的認識,不知道它的真正價值,所以并沒有看到它的真實價值。在開展大學體育課堂教學工作時,不僅要教授給基本的體育技能,同時還要通過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以情景、游戲、角色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訓練,能夠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其中,能夠有效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教育的發展。
3.3將心理健康教育當成是體育教學的重點
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應該選擇那些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體育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交流合作,并且學會尊重他人、換位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學生能夠克服膽怯畏懼的心理,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的信心,把體育活動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4結束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大多都只專注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而沒有意識到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還有的教師雖然對此有所認知,但是其所采用的具體教學策略過于傳統機械,而無法達到提升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據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就需要加大教學研究力度,借科學措施助力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兆恒.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策略[J].體育師友,2018(05):60-61.
[2]趙建.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31+35.
[3]孟翔.體育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探索[J].現代交際,2017(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