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生
◆摘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有些中職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培養出來的這些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如何引導中職學生走上成功的道路?本文結合中職生學習現狀,提供了一個方案。
中職學生學習現狀。
一、積極學習型同學
在中職學校中,積極學習型的學生,多為學生干部,他們對學習積極響應,對職業生涯,有初步的規劃。
二、迷茫型同學
迷茫型同學在中職生中比較普遍,他們被動接受學習,習慣填鴨式教學。課前不預習,上課憑興趣,課后抄作業。對知識一知半解,沒有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比較迷茫。但能基本遵守校紀校規,從眾心理明顯。
三、厭學型同學
大部分班級里面都有厭學型同學,他們完全無心讀書學習;上課玩手機,追劇,打游戲;或者干脆睡覺。對于老師的批評教育,置之不理,甚至公然頂撞老師,擾亂正常的課堂教學。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文化課基礎差
隨著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下降。有些同學文化課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困難。
二、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有些中職學生沒有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習欲望,學習目標也不明確。他們的學習往往是被動的,需要老師監督。
三、學習動機層次偏低
部分同學沒有學習動機或動機不明確;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或者“有背景”的同學則認為有人可依,不需要努力學習,混個畢業即可。
有些同學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為誰而學習;也不知道認真學習,通過技能高考可以讀全日制大專、本科,“圓大學夢”。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必須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能夠服務于社會的棟梁之才呢?技能高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案。
技能高考,是湖北省、遼寧省2012年在全國首創并推行的一項重要高考改革,高校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以技能操作考試為主、文化考試為輔,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文化知識;技能高考有專業測試和文化測試兩部分,總分700分。專業測試包括應知和應會(實踐操作)兩項,在每年的四月底舉行,滿分490分,占70%分值。文化測試部分占30%,科目為語文(90分)、數學(90分)、英語(30分)。
這一創新性舉措為中職學校的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同時,促使中職教育教學實踐發生變化。
1.原來的高職統考基本上復制了普通高考等學歷教育考試的模式,以理論考試為主,這與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發展方向產生了矛盾,造成了考試和教學的脫節,不利于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教考脫節首先給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中職學生普遍希望統一升學和就業模式,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多一條出路。而原有的高職統考模式卻迫使他們不得不在升學和就業之間作一個選擇,要么升學,要么就業,兩者不能兼顧。
這樣,人為地把學生的就業和升學對立起來,客觀上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和就業的難度,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2.技能高考的出現,引導中等職業教育自然而然地擺脫應試教育的困境,贏得職業教育的空間。
3.技能高考克服了“文化高考”慣性作用,步入“技能訓練”正常軌道,以培養中職生職業能力為出發點,發揮技能高考的引領作用,使職業教育回歸其技能型自然屬性,實現應試教育向應用教育的轉變。
4.經過入學考核進入技能高考班的同學,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力。這樣,拓寬了學生成才之路,學生既可中職畢業選擇上崗就業,又可畢業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學習。所以,對中考成績一般、又有上大學愿望的初中畢業生,選擇報讀中職學校“技能高考”班,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當然,有些同學和家長對中職學校有些誤解:一是誤以為讀中職就上不成大學了;二是誤以為技能高考、“3+2”“五年一貫制”等培養模式只能讀高職高專;三是誤以為只能報考一所院校,升學渠道狹窄。事實上,就技能高考來說,湖北省近年來報名人數逐年上漲,考試類別由最初的機械、電子電氣兩類不斷增加,目前已有十大類,說明了這種創新型高考模式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對人才需求的情況來看,中等職業技術的人才最多占到30%,而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占到70%以上。
圍繞國家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湖北省在去年11所本科高校獲批向應用技術型普通高校轉型發展后,今年又有7所本科高校獲批向應用技術型普通高校轉型,占到省屬高校的30%。同時招生專業也從去年的機械、電子、計算機類擴展到會計、建筑技術、旅游、護理、農學和學前教育共9大類,中職生升大學的道路將越來越寬。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
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
參考文獻
[1]劉國治.基于新時代中職學生學習現狀,與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