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翊璘
摘要:并購和新建投資是兩種非常明顯的對外擴張戰投資發展的方式。本文主要從比較可觀的角度分析并購和新建投資的外部和內部之間的影響因素,并用一定的理論作為依據,找到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差別,詳細的闡述這兩種方式的不同,為今后的公司發展提供非常有力的競爭手段。
關鍵詞:并購;新建投資;選擇策略;分析
按照通常投資理論,公司直接投資其他公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新建投資,是公司通過生產要素投入的“全包括計劃”在目標區域市場上創造新的公司及新的生產能力。第二種方式是公司兼并和并購,主要是公司采用收購或合并等方式取得在市場以及培育成熟的地區中的優質或具有發展潛力公司的股權,并且獲取對公司的掌控權。以我國市場來看,在長時間內中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大多是采用新建投資的方式來實現的,而除了帶有行政色彩的大型國有企業并購案例外,企業投資發展中采用并購的方式不多。但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化、政策環境的優化、信息化帶來的便捷性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企業的發展及國際化融入,并購投資在我國企業中慢慢的實行了起來,成為公司實現直接投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掌握的資源及對抗風險的能力,選擇對外的投資模式,在當前公司的發展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影響并購和新建投資的外部因素
并購與新建投資的不同在于:并購短期內不會給企業所在的目標市場供應帶來增量,僅是對市場存量進行了調整,而新建投資在一定程度會給企業的目標市場帶來新增供給量。當前具備發展潛力的市場一般都具有較高的行業發展空間及收益,公司更有可能是通過新建投資的方式進入市場。考慮到市場的有效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或者需要未獲得滿足,采用新建投資或產能擴張的方式可以給公司帶來搶占市場份額的機會,所以在這樣的市場中,企業的先發優勢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由于市場前景良好,將會吸引大量投資者進入,而對于企業來說,適當的并購對象很少,且并購所需要花費的成本較高。所以,并購在一定的意義上講并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然而,隨著市場逐漸擴大,相應的能力也會有所增強,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會逐漸加大,市企業生存的環境慢慢的開始逐漸增多,產能將會面臨過剩。新產能的出現只會使的現在的市場環境變得越來越差。為了生存,公司一般會采取降低價格的方法或將潛在的競爭對手排除在外來獲取市場相應的份額。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并購給了市場一個洗牌的機會,通過大魚吃小魚等方式并購使公司能夠迅速增加市場份額和生產能力,降低成本,淘汰競爭對手,在資源重組中發揮作用。市場競爭的程度往往伴隨著產業的發展由弱到強的周期。隨著新的產物和高科技技術的顯現,產業經歷新的發展周期。在發展初期階段,市場競爭相對較低,新建投資是這一時期的主流。但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日益壯大和相互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的發展目標已經朝向規模經濟,造成的產值漸漸被剩下。并購漸漸地取代了現在的公司的發展方式。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并購將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式。
公司主要的價值在于生產的東西,而產品的形成有賴于一定的資源。按照資源的不同特征,公司的投資類型也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另一方面,由于資源的特殊性,投資的選擇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好的資源常常給公司帶來特殊的競爭優勢。對于某些資源,在數量或位置上存在自然約束,限制了公司獲取資源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兼并和收購可能是公司獲得優質資源的唯一途徑。就以本人所從事的房地產領域來說,房地產行業的土地資源是核心資源也是是稀缺資產,近年來,雖然通過新建投資的方式在土地一級市場招拍掛拿地火熱以及“地王”頻現的情況層出不窮,但是通過并購擁有土地開發權的項目公司而獲得土地開發量的方式,已經逐步成為了房產開發企業獲得土地資源的另一重要途徑。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融創中國,該公司在近幾年內通過并購從萊蒙國際、嘉凱城、萬達等企業中獲得了超過萬畝的土地開發權,在業內被譽為“并購王”。除了房地產業,如能源礦產也是稀缺資源,根據相關信息了解,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頻繁收購外國公司,例如加拿大的石油產業被中海油收購,五礦收購了秘魯銅礦,這些并購能夠給企業以較低的代價、較快的速度獲得稀缺優質的發展資源。
二、影響并購和新建投資的內部因素
與新建投資相比,并購具有進入速度快的優勢。通過并購,公司能夠縮短項目建設或投資周期,迅速進入當地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抓住機遇。新建投資一般涉及項目論證、政府審批、建設開發、人員配備等不同階段。施工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并購可以促進公司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技術突破和重大創新越來越依賴跨學科、跨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打破了原勞動分工的局面及產業界限。此外,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技術復雜度的提高,在人力、資本、研發等成本的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企業采用新建投資的方式進入市場,不僅提升了時間及成本風險,同時還降低了研發所能獲得的回報。
三、新建投資與并購投資差異分析
(一)新建投資與并購投資的主要構成差異
新建投資(包括獨資、合資)主要構成為:可行性研究、方案評估和選擇、工程的投資和施工、工程的運營階段。而并購主要構成為:所選中的公司的調查和評價、交流和并購。所以,新建投資自可研-評選-投資-施工-運營到具備生產規模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而并購投資不需要重新建設,在交易后就能夠利用現有的技術人員、管理團隊、生產設施、資源進行運作,能以非常快的速度進入市場并形成一定的規模,利于公司快速響應市場。
(二)戰略資產收購速度差異
戰略資產是指對公司生存和長遠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主要包括研究開發能力、商標、商譽、特許經營和營銷網絡等,是最重要優勢資源。如采用新建投資方式,只能依靠原有資源,并通過長期積累形成優勢資源;而通過并購(特別并購優質公司),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技術、商標和品牌等優質資源。
(三)市場競爭結構差異
行業中的供應商數量對每個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實力都有重大影響。如果有N家公司在一個區域市場同業競爭,如果采用新建投資的方法,這意味著市場將有N+1廠商的競爭,競爭壓力將更大。如果通過并購進入,并購后的區域市場仍然是N家廠商的競爭。因此,公司通過并購進入目標市場,不涉及市場再分配,通過并購后各自公司資源整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結語:
并購和新建投資作為公司兩大資源配置活動,是實施公司戰略的重要手段。盡管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經濟活動的預測和計算越來越復雜,但是準確計算并購和新建投資的成本和結果之間的差異仍然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并購和新建投資的戰略決策最終取決于以各自公司所處的市場特征結合各自公司自身特質在基于科學論證方式及公司決策者的判斷下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蔣海曦.補充性貨幣與商業銀行國際化途徑的間接相關性[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120-130.
[2]李明璇. 制度距離、地理距離對企業跨區域進入模式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3]王妍. 供應鏈視角的港口并購投資決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4]王家康. 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海外投資模式升級及績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
[5]楊利容. 浙江民營企業對東盟直接投資的模式抉擇[D].浙江大學,2016.
[6]李琪. 進入模式與國際化程度對我國銀行績效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6.
[7]沈夢丹. “一帶一路”框架下印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8]周茂. 中國企業生產率與海外投資進入模式選擇關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