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香
摘 要: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互聯網+”對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地影響。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有效互動,讓“親子閱讀”的推廣實現價值最大化呢?本文從家長、老師、和幼兒園三方面做了探討。
關鍵詞:親子閱讀;互聯網+;閱讀推廣
引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綱要倡導,幼兒園教育的主導者不單單是教師,家長的角色也由此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家長不再是教育的旁觀者,家長與教師不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而應是平等的伙伴關系。幼兒早期閱讀需要家園密切配合。
一、運用多種方式,讓家長正確認識“親子閱讀”
(一)通過幼兒園邀請專家入園講座,對家長進行培訓。向家長宣傳幼兒早期閱讀教育,講解早期閱讀教育對于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并對家長的親子閱讀活動進行科學指導。
(二)利用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班級QQ群微信群等這種“互聯網+”的方式,家園線上互動、線下交流的同頻共振,向家長宣傳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向家長推薦閱讀書目,分享不同家庭親子閱讀的經驗。
二、引領家長做好“親子閱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一)讓家長按要求進行繪本借閱或參加閱讀分享活動。
完善親子閱讀相關制度、設置親子閱讀相關活動。如繪本借閱制度和閱讀分享活動等。借閱制度固定了每周的借閱的時間和繪本的借閱時間的長短,這樣就引導家長合理分配親子閱讀時間,在歸還時能完成繪本的閱讀任務。閱讀分享活動的設立,促進家長用心地、深入細致地進行親子閱讀活動,并形成自己的閱讀感悟和體驗。這些制度和活動對家長的親子閱讀起到有力的指導和調控作用。比如,我園在每個班級設立了“圖書漂流驛站”,每周都會進行“圖書漂流活動”,家長每周都會填寫親子閱讀反饋表。保證了“親子閱讀”保質保量完成。開展“故事媽媽進課堂”、“親子圖書小制作”、“親子閱讀家長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加家校互動,通過網絡平臺與每個家庭分享后,起到帶動引領的作用。促使家長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給父母和孩子溝通機會,一起分享書中的感動和樂趣,拉進父母與孩子的距離。
(二)指導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幼兒園可以在園區和班級教室創設讀書角,同時指導家長在家中設置讀書角,擺放適合孩子使用的桌椅和取放方便的圖書架,購置或借閱孩子喜歡的繪本、圖書、閱讀材料,做好家庭閱讀的物質準備。在家中隨處可拿到書,隨處可看到書,讓寶寶習慣與書為伴,讓書成為寶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固定每天親子閱讀的時間。不論哪一名家庭成員在固定的時間陪孩子進行閱讀,哪怕只有10分鐘。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調整閱讀時間的長短。但無論長短,家長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不可敷衍孩子。
三、提升教師自身閱讀教學能力及指導家長親子閱讀能力
教師要加強學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讓老師們參加有關早期閱讀的講座和培訓,樹立早期閱讀教育理念,豐富早期閱讀知識,提高早期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只有教育理念正確、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才能更有效的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這是指導家長親子閱讀的重要前提。例如:本園組織教師參加了《東方娃娃》雜志社幼教專家宋力老師來園舉辦《繪本與教學》專題培訓講座,受到全體教師的好評。參加全國優質課觀摩活動,觀摩上海名師應彩云的繪本教學等。園內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繪本教學教研,家長開放日上觀摩課,讓家長在觀摩教學中獲得經驗。通過一系列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和親子閱讀指導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親子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幼兒園服務質量
(一)公眾微信平臺讓每個家庭都能聆聽到富有表現力的閱讀
法國政府鼓勵這樣一種認識,即閱讀并不僅僅是一種私隱性的行為,而是要和別人的思想相遇,把自己向世界開展。幼兒喜歡聽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的故事總會讓幼兒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受到感染,既加深孩子對語言的記憶,又為孩子積累書面語言,同時激發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也為孩子以后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講述打下了基礎。但是家長的精力有限,水平也參差不齊。幼兒園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和QQ群,將優秀幼兒、家長、老師講故事的活動錄制下來,利用互聯網平臺,定期與大家分享。引導家長們把親子閱讀的快樂發到朋友圈與朋友分享。比如:我們幼兒園就制定了“金話筒漂流行動”計劃,每周定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推送老師講故事、幼兒講故事和家長講故事,呼吁大家重視親子閱讀,社會反響良好。
(二)角色表演故事,線上線下共分享
幼兒最喜歡角色表演活動。我們不妨將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以角色游戲的形式把它表演出來,通過童話劇表演,讓孩子知道,故事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可以聽、可以講、還可以演。孩子的情感在表演中得到體驗,這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一種親子共讀活動。如:利用元旦、六一等節日,邀請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排練親子童話劇。表演后的線上分享活動,激發更多家庭參與表演的欲望。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可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家里的孩子一起參加。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后全家人一起唱著《小青蛙》的歌,跳著青蛙舞。洋溢著濃郁的表演氛圍,享受著表演帶來的情趣,這將促使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融洽。這當中的手工自制表演頭飾也是親子共讀的一種形式,大人與孩子一起享受了這個動手動腦的過程,會使孩子愛上親子閱讀活動。
五、結語
閱讀影響兒童的一生!實踐證明,通過互聯網+的線上推廣及線下系列活動的開展,親子閱讀的深度及廣度較以前傳統方式有很明顯的提升,在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及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深化教育改革,做有思想有方法的新一代教育人!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真,善,美;在閱讀的世界里享受童年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黃雅莉.互聯網+親子,閱讀指導新探索[J].小學生作文輔導旬刊,2016(3):16-17.
[2]張楓.利用互聯網開展親子閱讀的探索[J].教育信息技術,2018(4).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漢市雒城鎮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