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創新農村小學管理變得越發重要,學校要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小學校長是管理模式中的領導者、組織者,應該做好管理工作,帶動其他管理工作者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
關鍵詞:創新管理;農村小學;整體辦學實力
學校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學校的管理工作做得好,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教師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學校的辦學實力才會更好。而校長在管理工作中是領頭羊,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有直接影響。校長應該能夠在管理中以身作則,并且有很寬廣的胸襟,這樣才能接受教師和學生對自身的批評,讓學校有更好的發展。學校的教學目的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人,管理工作者應該秉承“以人為本”和“素質教育”的原則進行管理,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創新農村小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領導工作效率低
農村學校中教師數量少,領導也少,很多學校領導還負責教課,這就使學校領導工作效率非常低。部分領導在管理工作中追求程序化,不知變通,缺乏靈活性,不僅會耽誤管理時間,管理效率也比較低,這對學校的長期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管理者素質比較低
很多領導只關心學生的升學率,以及學校的美譽度,沒有把握全局的觀念,也不敢創新。管理工作者要想提升小學學校的管理,就必須有長遠的規劃,科學合理的管理目標,但是如果學校領導缺乏管理素質會導致管理效率低。
二、創新農村小學管理策略
(一)追求穩中求進
(1)將常規管理與特色管理相結合
小學學校在創建的初期階段,是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的,所以,校長要在日常管理中將常規管理與特色管理相結合。在學校的初始發展階段,很多教師還不熟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教學方法和處事原則,學校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就會秩序非常混亂。學校要想獲得發展,就必須將常規管理與特色管理結合起來,對教育這有一定的約束作用,讓教育者盡快熟悉學校的發展。學校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還需要聽取教師的建議,讓學校管理制度與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制度更加有效。很多學校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沒有聽取教師的建議,只是讓教師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教學和管理,教師就不會成為管理的引導者和實施者,久而久之,就會對管理產生厭惡的心態。學校在制定管理時要充分考慮學校的狀況、學生的學情、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水平,這樣才會讓管理制度更加民主。很多學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只會遵循有實力的學校的管理制度,這會導致學校的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也就不能按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身心發展特點科學教學,管理制度就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因此,管理工作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應該充分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身心發展進行教學,發揮出管理制度的優勢。學校在建設中有很大的壓力,面臨著社會,學生家長、學生的關注,管理工作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努力打造品牌建設,用精神和物質獎勵激勵學生,讓學生教師發揮自身的力量,讓學校取得更大的成就。
(2)將硬件管理與軟件管理相結合
學校的硬件設施可以讓學校有更好的競爭力,但是,學校獲得社會、學生家長和學生的認可,跟多的還是依賴軟件管理。學校具有很好的硬件設施可以讓學校環境更加優美,學生也會在優美的學校環境中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學校加大硬件方面的管理,可以集聚人心,讓學校獲得更快發展。學校在改善硬件設施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學校的硬件設施應該圍繞學校的教學目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需要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學校硬件設施需要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只有做到以上三點,硬件設施的投入才是更有意義的。
(二)追求文化治校
在領導者的選擇方面,學校首先要有一個能夠以身作則的好校長。校長的管理水平和素質與學校的發展有直接聯系。一個好校長能夠憑借自己的修養和品格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校長要任人唯賢,選擇有能力有擔當的人作為中層管理人員,從而讓隊伍合理壯大。校長在平常要努力工作,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學校的管理上;校長有胸懷天下的胸襟,可以接受教師甚至學生的批評,會讓隊伍更加優秀。另外,校長還要增強教師的信心,讓每個教師都發揮出最大力量和潛能,勇于面對管理上面存在的困境和問題,從而讓學校更加美好。
在師資力量方面,學校要為教師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條件,讓教師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學校要加強教師的教學修養,讓教師有甘為人梯的精神;還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讓有經驗的教師帶動年輕教師共同成長,從而讓年輕教師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快速成長。學校還應該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讓教師在進修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學校的發展打下基礎。許多學校在發展硬件設施管理的同時,也關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只有具有了校園文化才能讓學校更有內涵,也才能讓學校能夠持久發展。學校在創新管理時也應該注重校風、師德等方面的建設,這樣才能讓校園文化更加積極向上,更能讓學生受到熏陶,朝著更高層次發展。
(三)追求內外兼修
學校要繼承傳統校園文化,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有修養,還可以讓學校更加和諧。傳統校園文化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并通過管理工作者通過對管理問題的解決進行內化,從而為學校的發展打好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的校園文化也應該有所發展。學校要在傳統的校園文化的影響下,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讓學生的個性化得以發展,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管理工作,并在管理的基礎上提升學校的品質。學校的管理制度必須根據教師的教學狀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管理和教學熱情,讓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要有服務社會的涵養,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學校在不影響校園里面的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向社會人士開放圖書館,讓社會人士來學校學習知識,這不僅可以為學校創造效益,還可以讓學生為社會人士相處提供基礎,也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美譽度。學校還可以讓學生在節假日的時候去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或者在植樹節去田間植樹等。學生做一些公益活動,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從而讓學校的競爭力更大。
(四)秉承“以人為本”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學校領導進行管理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這樣才能讓學校更加和諧。管理工作者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發揮出每個人的才能和價值,管理者相互配合起來對青少年進行管理,從而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管理工作者還要把師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關注師生的發展,這樣才能讓學校更好地發展。管理工作者如果把師生放在第一位,師生會服從管理,才會對學校的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對管理制度的制定出言獻策,學校才能朝著現代化發展,辦學實力才會更強。
結語: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學校管理工作者要創新學校管理,提升學校辦學實力,需要政府、社會、制度方面的努力。政府要加大人力及財力方面的支持,為辦學條件差的學校實行傾斜政策,從而讓教學更加公平;學校也要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吸引社會力量,從而為學生以后更好融入社會打好基礎;學校也要做好制度管理,推動學校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文博.農村小學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2]陳鳳全,羅桂娟.加強師資力量培養,優化農村小學管理[J].亞太教育,2016(34):210.
[3]王云峰.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農村小學管理[J].品牌(理論月刊),2011(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