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相較于過去的“放養式”家庭教育,現今的家庭教育方式雖然更加注重孩子的培養,然而大多更加側重于知識文化和才藝的培養,忽略了孩子精神層面的教育,這就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與教育,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率的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與社會課的知識思想傳授,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思想與社會課;教學效率
在現今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國家要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具備高素質的人才必不可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高學歷但是低素質的人員事跡時有發生,“高鐵占座事件”、“毆打孕婦事件”,“刺殺舍友事件”等等都長時間的占據了社會新聞的一大板塊。由此可見,我國當今社會的發展相對于高學歷的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其具備相匹配的高素質。否則,沒有相對應的正確的道德觀作為約束,高學歷的人才也會成為危害社會安全的“隱形炸彈”。所以在小學階段,這個社會基本道德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高效的培養孩子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刻不容緩。
一、“由淺入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最是多動好玩的年紀,且一年級至三年級正是小學生懵懂無知的年紀,其學習的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又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內容,這導致了小學生在學習時很難入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很難認識到素質培養德重要性。這就為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習的《品德與社會》提高了難度。且四至六年級是小升初的重要時期,很多家長都會更加注重文化課的提高,從而忽略素質教育,所以在一至三年級中夯實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為重要。
要提高小學思想與社會課的教學效率,就要在小學生初步接觸《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提高其學習興趣。這就對科目教師有了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親和力,讓學生產生親近感,融入到學生中,就能更好的站在小學生的角度講解課程,使其能夠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其次,需要教師深刻的理解其教學內容與目的,只有自身深刻的理解教學內容后才能夠通過教師自身的解讀,由淺入深的教授給學生,使其產生興趣,領悟到學習內容并不是枯燥無味,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生活性。
二、“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老師
在家里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規范。小學教師,不僅僅局限在思想品德科目的教授老師要求其具備良好的素質行為,也要要求其他的教師具備良好的行為規范。這個時期的學生處在對身邊的一切都很好奇,且最容易模仿的階段,老師的言行出現偏差也很容易帶給學生錯誤的示范。在學生的心理觀念來說,老師的權威性有時候要大于家長的權威性。老師是神圣的,老師做的很多事都是對的,正確的。這就讓學生有了下意識的相對簡單的是非判斷。古人說“為人師表”,旨在做別人的榜樣表率。同時,教師可以在業余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家長微信聯系群,相對于家長,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心理研究會更有心得。可以通過家長群,教授給家長其言行舉止對孩子發展的重要影響。使學生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能時時刻刻的潛移默化的受到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
三、“寓教于樂”使學生對思想與社會課有更直觀的感受
小學生學習的《道德與法制》、《品德與社會》相對于文化課知識,其實更加容易感受到,它存在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這就使其教授起來更加直觀,讓小學生更能容易接受。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使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顛覆以往的以教師為學習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所以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話糙理不糙,填鴨式的灌輸只會使學生被動接受,在理解上就很困難了。教師在小學生一至三年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玩心理和童趣天真的特點,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短片,或者是寓言繪本圖片制作成PPT,通過課上的多媒體教學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學生聽,在將其帶入其中角色。這樣學生不僅接受起來很容易,也有很大的學習興趣。通過老師的講解后,也可以通過角色帶入的方法,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對是非觀念有一個簡單的正確的判斷,這就是最基礎層面的道德。
四、“身體力行”實踐出真知
新課改實施后,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了極大的轉變。這是學校和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然而想要更進一步的提高小學思想與社會課的教學效率還需要小學生真正的投入到生活中和事件中去,老師可以通過布置一些小“作業”,例如:幫助媽媽洗碗,擦地。幫助爸爸整理書桌。陪伴家里老人進行一些娛樂活動等。還可以舉辦一些小的表演活動,找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小品,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在實踐中得出的感悟真知相對于課上內容的傳授往往更具有直觀的深刻體會。小學生本就是愛玩的年紀,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的進入到教學氛圍中,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自主參與到其中來,通過小品或者小型話劇中與同學之間的互動,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能夠初步培養小學生如何正確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并且在劇情中感受到具有良好品德所帶來的個人魅力。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是初步接觸外面世界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更是相當于一張白紙,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幅優秀的畫作。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投入到小學思想與社會課的研究中,通過身體力行,寓教于樂等豐富的活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確立其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毛丕顯.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整體構建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84-85.
[2]隋樂順.淺議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88-89.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