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教育目前是我國主要培養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院校,醫學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醫學工作者,在對于醫學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就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通過傳授思政課程,但是這種單純的授課模式目前已經呈現出了多種發展困境,不適應當前的教學方式。本文將通過分析醫學高職院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來為思政課程提供一種新的授課方式,做到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從而為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政治教育。
【關鍵詞】:醫學高職院校 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 轉變分析
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培養社會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者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醫學高職院校中,學生在學習醫藥技術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思想政治學習。在如今技術快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如何能夠突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是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中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這一方式轉變,就是其中的創新方式之一,在研究實踐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經驗,值得繼續探討和學習。
一、現階段醫學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情況
高職教育是我國用來培養高級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醫學高職院校中更要注重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在現階段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思政授課為主,這種死板的思政課程,已經不能夠很好的滿足現階段的教育,并且對于一些高職院校來說,學生大多數時間所面對的是專業課課程,少部分的政治課程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通過專業課,教師將思政理念滲透到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實現全面育人,實現思政育人。
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高考人數的逐漸減少,整體進入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成績比以往相對的下降,有一些學生的分數甚至出現低于錄取分數線的情況,因此就面臨著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的情況,同時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沒能樹立遠大的理想,還沒有確立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部分學生還有一些享樂主義,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感,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醫學專業為例,在學生日后的就業崗位中如醫院、診所等地方,對于工作者的職業素養、環保意識、服務意識、溝通意識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人才培養階段,最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相關的服務意識,這就需要能夠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具體轉變
(一)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引領導向,傳播社會主義先進的思想理念,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教育,尤其在高職院校中,要能夠建設出具有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能夠將學生的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融合學習,突破傳統單一的思政課程,同時還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開展教學,能夠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課程建設教學中,專業教學促進學生能夠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滲透學習思想政治,受到潛移默化的政治熏陶。
(二)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傳播載體作用
在對于學生學習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傳授相應的政治知識,讓學生能夠深入探索學習。同時,由于高校所發揮的課程思政載體作用,并不是單純的理解為知識傳授,也不應該局限于僅僅開展實踐教育活動,而是要注重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整體價值觀念的培養。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內涵,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傳遞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讓課程切實發揮載體的作用,以思政為載體,做好專業課的學習,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實施全面的課程改革,可以選擇多個課程作為試點,加強專業課程的教育改革,學生學習的專業課程也能夠充滿思政教育氣息,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滲透全過程,逐漸深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
(三)發揮課程思政的抓手作用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各個高校開展課程思政要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抓手作用,尤其是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通過發揮專業課程的主要陣地,將思政教育作為專業課程上的常見內容,無論在開展任何課程時,都要將相關的思政教育融入到課程學習中,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互結合,來發揮思政教育的指導作用,這將對于學生的和政治覺悟有所提高,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積極的方面影響,能夠讓醫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中做出不凡的業績,所以在學生的日常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抓手作用。
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思政課程是一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平臺,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不斷升華教育理念,將思政課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同時,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從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的高職院校能夠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施展,劉娜.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談高校如何通過課堂主渠道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J].才智,2019,(16):136-137.
【2】焦連志,黃一玲.從"學科德育"到"課程思政"——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指導下的高校德育創新[J].集美大學學報,2019,20(1):1-6.
【3】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DOI:10.19411/j.cnki.1007-8606.2018.02.017.
作者簡介:呂海翔,性別 女? 民族 漢? 籍貫 山西省昔陽縣,出生年月 1981/05,最高學歷 碩士研究生, 職稱 講師? 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