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開芬
摘 要:生物屬于高中教育教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實驗教學對生物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課外實驗則成為生物實驗的關鍵構成,同樣成為生物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與完善補充,所以課外實驗屬于生物教學的關鍵環節與內容。基于此,本文對開發課外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做出分析研究,以此為高中生物教師提供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課外實驗;高中;生物教學
前言:
生物科學屬于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基礎學科之一,具有明顯的實驗性以及探究性特點。通過開展實驗教學,可以對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做出鍛煉培養,更為關鍵的在于使學生產生良好的興趣與探索欲望,這也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因此,高中生物教學階段,應對開發課外實驗予以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并位于課堂教學中加以科學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與綜合能力。因此,本文基于高中生物教學,對開發課外試驗位于教學階段的應用實踐做出分析探討。
一、開發課外實驗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構建激勵性評價體系,重視實驗教學,教育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實驗能力,設置合理的課外學習,培養學生學習并掌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全新學習方式;第二,對于全部學生,開齊并開好教材內容明確做出標準規定的實驗;第三,對教材內容做出充分挖掘,開發拓展性實驗以及課外實驗,對于學生進行教學;第四,開發高中生物課外實驗的實驗教材;第五,按照課程設置具體情況,修訂編制拓展性課外實驗的相關內容,并設置生物課外實驗活動的相關課程,以此構建出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的課程以及課外實驗的課程與教材。
開挖課外實驗教材的思路與方法主要是:先對教材進行仔細研讀,對全部實驗做出仔細梳理,同時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之后對教材做出做出充分挖掘,開發拓展性課外實驗,同時重視同生活加以緊密聯系,并在生活之中做出合理的運用,制定相應的課程方案,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最后,需要根據課程開設的具體情況,對拓展性課外實驗的具體實驗內容做出重新修行與編寫。征求學生意見,對生物課外實驗內容做出有效拓展,制定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的校外實驗教材[1]。
二、花青素的提取課外實驗實例
(一)實驗材料
新鮮紫甘藍、清水、白醋、小蘇打、燒杯、攪拌棒
(二)實驗方法
關于紫甘藍色素提取,首先,取約重量的新鮮紫甘藍葉片放入到實現采取干燥處理的干凈燒杯之中,使用攪拌棒將新鮮紫甘藍葉片進行完全研磨處理,使新鮮紫甘藍全部研磨為碎末,并得到紫甘藍汁。同時向燒杯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進行攪拌操作,并再次用攪拌棒將紫甘藍進行搗碎處理,使新鮮紫甘藍葉片中存在的花青素能夠完全融于水溶液之中。然后,取三個經過干燥處理的干凈小燒杯,依次標號為1、2、3號小燒杯,并將1、2號小燒杯分別倒入適量的白醋以及清水;向3號小燒杯倒入小蘇打粉末,并加入適量水進行攪拌處理,配制成實驗使用的小蘇打溶液。最后,將打碎溶于水中的紫甘藍溶液依次倒入至編號為1、2、3的小燒杯之中,并對各不相同燒杯之中產生的顏色變化做出仔細認真觀察。當加入1號小燒杯之中時,因為溶液呈現為酸性,所以混合之后顏色變為紅色;當加入2號燒杯之中時,因為溶液呈現為中性,所以混合之后顏色并未出現變化;當加入3號燒杯之中時,因為溶液呈現為堿性,所以緩和之后顏色變色藍色。通過溶液呈現出的不同顏色,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使用相應的顏色作畫,使學生能夠對試驗做出更加充分的學習與理解。
(三)實驗結果討論
新鮮紫甘藍表皮細胞之中的液泡內,擁有大量的花青素。為對溶解于清水之中的花青素做出具體證實,可以將提出獲得的花青素調制成各不相同的PH值,分別是溶液呈現出酸性,即PH小于7的溶液;呈現出中性,PH值為7的溶液;呈現出堿性,PH值大于7的溶液。通過實驗可以得知,處于酸性情況下,溶液變化為紅色;處于中性情況下,溶液并未發生顏色方面的變化;處于堿性情況下,溶液變化為藍色。以上三種各不相同的顏色即為花青素處于酸性、堿性與中性水溶液之中呈現出的顏色表現。通過花青素提出試驗,證實了花青素位于植物中的存在,同時能夠使學生了解到花青素位于各不相同情況下呈現出的顏色,以此通過生物實驗使學生對生物知識做出更加充分的學習與了解[2]。
結論:
綜上所述,課外實驗屬于高中生物教學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容,對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獨立思考以及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等方面有著無法取代的關鍵作用,不但充分滿足新課標的全新教學理念,同樣充分滿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學階段,務必對課外實驗加以足夠的重視,以此使高中生物教學效果與質量得到全面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母進.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生物教學,2017,22(5):13-15.
[2]李彥濤,李東栩,楊珂.高中生物有效教學實踐的課外實驗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5(5):00050-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