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制造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如今教學的需要,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努力提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圓滿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技工院校機械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具有概念、名詞、原理多,內容抽象,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等特點。而技工院校的學生年齡偏小,學歷較低,大多為初中畢業,加之學生基礎較差,知識較薄弱,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方面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極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為此,教師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課堂教學效果談談自己采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借此和同行進行一下交流。[1]
一、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教學方法探究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以老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是填鴨式教學。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學對象較以前發生了變化、加之本課程的特點等,只有改進教學方法,方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學生的初始狀況較差。以前技工院校所招的學生是高中畢業生或初中畢業的優秀生;他們基礎較好,求知欲高,學習積極性較高,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員和管理員;現在所招的學生是初中畢業的尾端生,他們的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被動接受知識,結果是大多數學生聽不懂,就睡覺或玩手機,教學效果是教師和學生都感覺一個字“累”,收獲甚微。[2]
2.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傳統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是以理論為主,而理論學習較為抽象,教學中沒有與實踐結合的話,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并且理論知識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
3.配套實習實訓設備缺乏。 由于學校的經濟問題,很多學校在實習實訓設備的投入中重在專業技能課,而輕專業基礎課,因此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門課的教學設施以及實驗實習器材相對比較短缺,沒有相配套的實習實驗,無法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實驗,這門課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自然學生難以理解,也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教學方法的措施
1.緊貼生活實際,使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
針對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加之學生缺乏在企業機械加工制造的實踐經歷,在講授中緊貼學生生活實際來舉例說明,讓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和具體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述載荷的類型時,我采用同學們教室里的日光燈的電線受到的拉力、乘座公交車時突然剎車汽車上的零部件受到的力、同學們在使用拉力器鍛煉身體過程中受到的力等來詮釋靜載荷、沖擊載荷和交變載荷,這樣同學們易于理解和記憶,學習起來感覺很輕松。還有在講到金屬材料的加工硬化時,用同學們經常喝飲料的金屬易拉罐底部為什么都是向上凹進去?應用加工硬化的知識就可以解決,原來是彎折發生了塑性變形,會使材料產生加工硬化現象,變的越來越硬越不容易彎折。
2.以“問題探究”為主線,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 。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有問題才能去主動探究。由于本課程的概念繁雜、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畏難無興趣,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在教學中根據要學習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身邊的生活實際,創設一種易于學生迅速進入狀態的模擬情景,對學生引發一系列問題,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學習,激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硬度的概念和測試方法時,首先提出如下問題:實訓所用的銼刀、車工對其硬度有什么要求?為什么?如何去測量金屬材料的硬度?然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鉗工和車工實習訓練現場的視頻,分小組討論并對問題進行作答,這樣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觀看認真、討論積極,學習興趣激發,教學效果好。
3.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具體任務驅動 學生自主學習 、協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具體任務為切入點,按照“提出任務一 分析任務一探索知識一 完成任務一 總結評價的順序展開教學的。例如在講授鋼的火花鑒別原理時,首先教師對數控車工專業學生設計了“如何用火花鑒別真假高速鋼車刀”的任務;然后針對設計的任務提出什么是高速鋼?高速鋼的化學成分是什么?它的含碳量是高碳還是低碳?它的火花是什么形狀?通過一些問題的提出啟發學生進行任務分析;其次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 、觀看視頻 、查閱資料 、交流討論等方式建構知識、完成任務;最后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多元評價,在評價中不但要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正確與否,更要注重評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 、合作能力 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
4.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科學研究表明,眼、耳等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可是《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中有關力學性能的各種實驗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熱處理工藝受設備條件限制,無法現場操作演示。若僅憑掛圖及幾個應用實例分析很難把枯燥、抽象的內容講“活”。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有可視性強的特點,可以使抽象、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指標硬度概念、測試過程和三種試驗方法的主要區別時,以視頻演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教室的空間得到延伸,讓學生不出教室便可置身于實訓室和工廠的車間之中,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更貼近生產實踐,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去獲取知識。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專業的特點、學生的學情、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導”起來,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有收獲感、成就感,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志毅.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2]王英杰.金屬材料及熱處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常永坤.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李貞惠(1963.8—),女,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高級教師,現系重慶萬州技師學院工會主席、黨委委員,主要分管學院的教學和船員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