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臘梅
摘 要:次論文結合筆者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經驗,探討了如何在當前的小學階段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建議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首先學會提問的藝術,其次則需要以故事為裝點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最后則需要鼓勵學生們在實際動手操作中體會知識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故事;問題;動手操作
自教育機制體制形成以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使得學生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并保證學習的有效性一直成為困擾著每一名教師的難題,無論在任何一門學科當中,想要構建高效課堂,那么就必須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起來,打破傳統教學關系當中壁壘分明的局面,而是使得教與學之間的互動變得愈發和諧起來。
一、教師要學會提問的藝術
在小學階段,學生是很難通過自己的思維能力去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的,因此數學教師就需要充分的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以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升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與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沒有提問,那么他們就很難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也不可能走出死記硬背和被動學習的惡性循環。而教師只有掌握好提問的藝術,才能夠真正的與素質教育改革標準產生趨同。當然,提問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拋出問題,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更需要掌握好提問的藝術:
首先,問題要具有明確性,不能夠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能夠失去其目的性,在問題的設計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意識到不僅需要抓得準,看得透,讓問題能夠真正的指向教學的重點和具體的知識,而且還需要采取更加明確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盡可能的理解透徹這個問題,在回答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在小范圍內進行回答,不能夠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提問,不能夠產生歧義;
其次,在問題的設置上要遵循難易適度和數量適當兩個原則。前者指的就是這個問題既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也需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夠完成,從而實現這個問題的真正價值。另外,在數量上教師也要進行嚴格的把控,數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不能夠讓學生感到壓力,也不能夠因為太少而讓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思考。
二、以故事為裝點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們往往興趣缺缺,這不僅僅是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專業素養,有著較強的要求,同樣也是因為很多數學題目都是由干枯的數字和文字構成的,使得很多學生在第一眼看到數學題目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負面情緒。所以,筆者認為,如果想要真正的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的話,那么,首先應當考慮怎么樣提出適當的問題來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并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建議,需要以故事作為裝點來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尤其是需要在故事的情節設計和內容選擇上,圍繞學生的具體需求,以學生熱愛的事物為根本進行設計,舉例來說,當我們進行到分數相關知識學習的時候,如果只是通過概念的講解和公式的記憶的話,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大打折扣,這時候,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故事性情境,例如以四大名著當中的西游記為例——。同學們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四個師徒都非常的辛苦,當他們路過一片大沙漠的時候,走得口干舌燥,這時候終于看到了一個大西瓜。每個人都想吃這塊西瓜,如果平均分的話,那么每個人都能夠分到1/4,可是豬八戒非常貪吃,他想一個人吃兩塊,這時候請大家給他們出出主意,看看怎么樣分西瓜,能夠讓豬八戒吃了兩塊,也可以保證西瓜分的公平呢。通過這種蘊涵與故事情境當中的問題,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了出來,這時候,學生們就開始集思廣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互交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的尋找這次問題的解決方案。此時有同學就會想,如果豬八戒吃兩塊,而且還要求大家都平分的話,那么就意味著孫悟空,沙僧和唐僧每個人都需要吃兩塊,那么整個西瓜平分成八塊是不是就可以滿足了呢。這樣的話,整個西瓜就被劃分成八等份,每份就是1/8。
三、鼓勵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體會知識的樂趣
如果想要真正的打造高效課堂,那么僅僅通過教師的照本宣科是不太可能的,教師應當考慮到每一名小學生都更加喜歡實際動手操作,他們的動手欲望和探索欲望十分強烈的政績于這樣的現實心理活動基礎,教師就可以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多投放一些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并且滿足他們好玩好動的天性。
舉例來說,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這方面知識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首先利用自己手中的三角尺和剪子,剪出兩張同樣的三角形硬紙板,然后由教師在講臺之上進行示范通過多次的旋轉和平移,這兩塊相同的三角形紙板就可以被組合成不同的形狀,既可以是平行四邊形,就可以是一個全新的三角形,更可以變成菱形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們非常清晰地看出面積公式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三角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關系當中,學生們可以輕易的發現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紙板,通過拼接就可以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面積相加。這種方式要比直接了當地講解三角形面積公式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更加能夠引發學生們的參與興趣,學生們既動手又動腦,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學習了知識,并且也利用這些數學知識和自己的動手操作解決了現實問題,對于學生們來說,在這次動手實踐活動當中,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也感受到了自我探索所帶來的成功喜悅之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能夠發現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參與興趣是非常少的,很多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存在著一種抵觸,心里并不愿意去學習,認為數學過于困難,使得他們喪失了興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筆者在本次論文當中,以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為例,探討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如何提高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1]邵尚紅.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OL].亞太教育[2019-11-02].https://doi.org/10.16550/j.cnki.2095-9214.20191023.001.
[2]桑耿.淺析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