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凱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和科學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趯W科的特殊性,單純理論講解式的物理教學模式是不科學、合理的。物理知識本身就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探究活動獲取的。因而設置多樣化的活動課,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增強對知識的認知顯得尤為重要?;诖?,本文針對開展物理活動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活動課;探究型;交往型;創造型
活動課教學的實質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實踐、探究為基本特征的動態、開放的教學課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占據主體的位置,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活動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并促進思維方式的形式及解決問題技能的提升?;顒诱n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和補充,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開展活動課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單一、固化的教與學的模式,使物理教學變得充滿靈動與活力。
一、設置探究型活動課,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探究型活動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進而發現知識的過程。開展探究型活動課程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及探究意識的培養。以往的課堂教學往往是被動式的,即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刻板地汲取知識,壓制了自身思維的發展。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探究型教學活動的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從而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物理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浮力”的教學活動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探究性的實驗活動課。首先向學生講明實驗原理和方法,并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在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假定的問題,比如物體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理的質量、體積等因素有關,因而學生的探究活動也應圍繞這幾方面展開,通過實驗驗證或是推翻假設,從而得出影響浮力大小的結論。在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針對學生操作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導,并針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如此,通過開展探究型的活動課,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觀念,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增強了對事物的了解和認知,對促進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設置交往型活動課,促進學生交流合作
知識的獲取與人際交往是共生的。獨立的個體具有各自獨特的看法和感受,在相互交流、探討的過程中能夠拓展各自的認知方式。因而設置交往型的活動方式,在集體活動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增強學生彼此之間的認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交往型的活動課,從而打破學生個體認知能力的限制,使學生在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知識的了解和認知,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改進和提升。
例如,以“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增強學生對聲音產生原因與傳播過程的認識,我在課堂伊始環節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的聲音,有樂器的聲音,如敲小鼓、敲音叉的聲音,有風吹過樹葉發出的聲音,有下雨聲還有人的歌聲等等,五花八門的聲音將學生的目光很好地集中起來,我也趁機向學生詢問聲音產生的條件是什么,聲音是依靠什么傳播的等等,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索。首先讓學生針對物體發生的條件做出猜想,接著讓學生思考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有何區別,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等等,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看和看法。學生都積極參與著小組活動,思路也被打開,此時再教授相關的內容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此,通過開展交互性的活動課,增強了學生間的交流、互動,達到了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目標,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了對知識的構建,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設置創造型活動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現如今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是學生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創新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最高境界,它打破了原有認知的局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驅動力。為此,在初中物理這門科學性較強的課程中,教師應注重創造性活動課的設置,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物理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阿基米德的例子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即他是如何驗證用撬石的例子來驗證用支點和立足點來移動地球,使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感悟。之后,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的思維來思考問題,比如為何坐車時,車突然停了,人無意識地向座位后面靠是慣性?等等,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延伸和拓展。如此,便使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總之,活動課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在提升物理教學效果方面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開展活動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單向灌輸式的授課模式,為實現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蔣雯倩.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
[2]葛淑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思路創新及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