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軍
摘要: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為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拯救瀕危物種,恢復被破壞的植被、森林和野生動物種群,把自然界劃定一個小范圍,采取多種管理措施,使被保護對象得到保護的區域。森林培育主要是通過進行大面積種植樹木,達到擴大森林面積、豐富樹木種類、豐富森林資源的目的,并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原料,構建更加優質的生存環境。基于此,本文簡述了自然保護區中的森林培育作用,對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及森林培育策略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森林培育;作用;森林資源保護;策略
森林培育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保護區的重要工作,并且是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
1、自然保護區中的森林培育作用分析
自然保護區中的森林培育作用主要表現為:(1)提高林木蓄積以及增加林地作用。森林培育伐除了森林中病腐木、枯立木、枯倒木、霸王木等有害林木,還改善了森林中的光照、通風、衛生狀況等生態條件,降低了病蟲對林木的危害,進而提高了森林抵御自然災害和抗病蟲害的能力。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長,森林資源總量得到提高,生態優勢凸顯。(2)經濟效益作用。森林培育的另一目的是能夠在保護好自然環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直接價值是森林培育過程中職工和林區林農的勞務收入,森林培育的間接價值是森林為社會提供生態產品和森林碳匯功能的經濟價值。森林培育項目投資提高了自然保護區中的職工收入,促使林區群眾加強護林意識,減少破壞,從而保護了森林資源。(3)社會效益作用。森林培育產生的社會效益就是吸納了自然保護區中的職工、村集體和林農積極參與實施,促進了社會就業,增加了部分自然保護區中的職工和林農收入,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森林培育的專業性比較強,要求比較高,所以要加大對自然保護區中的職工和林農的技術培訓,以便提高自然保護區中的職工、林農的素質和森林培育技能。通過森林培育,使現有林木分布均勻、林相整齊、郁閉度合理,林分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2、自然保護區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策略
2.1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隨著森林旅行的客流量不斷增加,對于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承受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相關部門在對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進行開發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其承受能力,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在開發之前必須進行科學的規劃。要進行實地的考察,科學的規劃,聯系當地的實際情況,尋求多種發展方式,引領當地經濟的發展。例如可以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發展當地農副產品的市場,發展第三產業等。做到既不會浪費當地的自然資源潛力,也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害。關于進行采伐來說,要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開采,堅決杜絕過量砍伐,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管,關于這個方面相關部門要尋求其他的發展經濟的方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做到盡量少伐,甚至做到不砍伐。
2.2提高游客環保意識。對于游客而言,自然保護區要進行宣傳教育,呼吁大家在享受大自然送給的福利,同時要注意愛惜。自然保護區可以和旅行社開展合作,這樣導游在帶領游客游玩的同時,可以時刻提醒游客愛護環境,盡量減少對于當地環境的破壞。自然保護區也可以聯手當地的政府部門,呼吁當地群眾愛護環境,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2.3政府部門要加大保護力度。對于政府部門而言,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改善:第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由于我國相關方面工作起步較晚,所以需要學習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先進的保護機制,而這需要資金的支持,通過資金的激勵也可以增加林政管理崗位的吸引力,吸引專業型人才參加到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當中來;第二、政府要加強關于森林保護方面的立法工作,為森林資源的保護提供堅強的法律保障。在立法的基礎之上,必須進行宣傳,利用圖片、錄像、廣播、電視、墻報、宣傳標語等形式宣傳國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及其方針、政策、法規,以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樹立保護自然環境、愛護森林資源的觀念。使大家了解相關的法律政策,假如發現違法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懲罰,做到讓不法分子不敢犯、不想犯。
3、自然保護區加強森林培育的策略
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保護包括森林營造、森林培育、森林更新和改造等。森林培育可以使用人工栽植的方式彌補森林的自然稀疏,還可以對森林進行定期的間伐,從而改善森林的衛生、生長環境,增強森林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森林培育技術包括培育采伐、修枝、割灌、除草、補植等。具體表現為:(1)培育采伐。培育采伐又稱間伐,其是為了調整樹種組成和林分密度優化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條件,促進保留木生長按照林分發育及森林培育目標適時適量伐除部分林木。間伐包括透光伐、疏伐、定株、生長伐和衛生伐。某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屬長防林和水源涵養林,只伐除森林里一些枯立木、瀕死木、病腐木、風折木。影響保留木生長且沒有培育前途的被壓木也應該清除。對于叢狀萌生樹,采取定株培育的方式,伐去比較弱小、不健康的樹木,保留健康的樹木。(2)修枝。用人工的方式除掉林木下部枝條的培育方式,修枝的強度應該根據不同林分的樹木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一般修去枯死枝和樹冠下部1~2輪活枝;林木的修枝高度不要超過樹高的1/3,枝樁盡量修平,剪口不能傷害樹干的韌皮部和木質部。應保護森林中水曲柳、紅毛柳、紅豆杉等一些珍稀樹種。(3)補植。林中郁閉度小于0.5或含有大于25m2空地選擇材質好、生長快的珍貴樹種或鄉土樹種。補植時盡量不破壞原有的林下植被。(4)割灌除草。影響目標樹種幼樹生長的雜灌雜草和藤本植物全部割除,留茬高度不宜超過20cm,對不影響目標樹生長的灌木、草本保留,避免全面割灌。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保護及其培育,可以不斷增加森林資源數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培育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從而提升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經濟、社會等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俊,于愛水.自然保護區建設中的生態保護策略[J].綠色科技,2016(04).
[2]田蘇.淺議森林資源保護培育與開發利用[J].農業與技術,2015(02).
[3]羅德輝等.森林資源保護培育與開發利用[J].江西農業,2017(12).
(作者單位: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