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男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和現代化實際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加強對于學生全方面素質的培養這兩個因素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能夠實現這兩個點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因此,目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如何更好的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課堂,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了所有語文教師首先要關注的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引言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出發,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甚至多向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在自身匯聚不同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點,并最終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產生推動全班同學一塊學習的動力。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只是完成了與學生知識層面的互動交流,也同時與學生進行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互動,將課堂變成一個整體,從而是小學學生在此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
一、營造課堂良好的互動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和決策者,通過單方面的知識傳授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伴隨著新時代的降臨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此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無往不利的優勢已經漸漸淡化。因此,教師如果再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加以教育,可能會使教學效果變得不再明顯,因此,教師要改變對于小學生傳統的看法,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適當的改變教學策略,依據學生的實際思想和受教育程度情況來進行合理課堂氛圍的營造,創建由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在不斷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消化。
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的教學時,需要提前制定好相應的教學計劃,并在備課的過程中將創建互動教學課堂納入教學課件中;課上時,教師可以按照課文內容中不同的片段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秦王、藺相如、廉頗等,在進行“完璧歸趙”這一片段的表演時,要著重要求“秦王”的扮演者體現其的威嚴和咄咄逼人的氣勢,要求“藺相如”的扮演者體現出巧妙應對、不卑不亢的氣勢,如“秦王雙手捧住壁,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等片段;在整篇課文中,要注重“負荊請罪”這一片段在課上的比重,要求藺相如和廉頗的扮演者要充分體現課文中的對話內容,如“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與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斗,其勢不懼生”等對話片段,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來讓學生詳細了解文中所傳達的含義和思想,從而在互動教學課堂中完成對課文的自主學習。
二、增強多媒體設備在創設互動教學課堂中的應用
多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方便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更直觀的接受課文知識以及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在課堂中更加輕松的進行開展。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不斷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學科,需要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發現課文的核心思想和想要表達的觀點,但同時閱讀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講,也是一個相對枯燥的過程,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媒體設備技術,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增強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互動性,便于互動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更好的開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關于牛郎織女民間故事的相關圖片和視頻內容,文中按照牛郎織女相遇的情節講述了兩人相遇、相愛后遇到的重重阻撓,并最終只能在“七月七”這一天搭鵲橋相見的故事,而“至臻不渝和堅持”則是這篇課文的核心思想,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據多媒體展示內容先對課文進行閱讀,并自主找出文中能夠體現兩個核心思想的語句,讓學生體驗文中所表達的悲戚情感,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和交流,“同學們可以依據自身的觀點來探討一下對于文中每個人物的做法和結局的完美性”,然后教師可以用“講一個民間故事”為主題,“同學們可以講一下自己聽說過的民間或者神話故事”,鼓勵學生將自身所了解的故事在課堂中進行分享,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同樣,學生也是教師教學成果反饋的最佳對象,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在進行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實時了解學生的生活近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和增進與學生的友誼,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信任,從而讓課堂氛圍變得不在死板,使學生也不再對語文教學產生厭煩行為。
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創設以“我的祖父”為主題的教學情境,“同學們可以依據課文內容,講述一下自己對于祖父的了解”,實現課上課外教學內容相互結合的同時也能夠增強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從而增強師生關系;并可以用“我的祖父”為題進行相關作為的寫作,鼓勵學生加強與家人的交流互動,從而更好地提升自我。
總結
總之,構建語文互動教學課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自身出發,通過多樣化的引導形式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與他人的交流過程,從而達到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黑河教育,2019(07):50-51.
[2]邱藝,謝幼如,李世杰,黎佳.走向智慧時代的課堂變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07):70-76.
[3]丁美玲.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狀況研究述評[J].林區教學,2017(0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