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新 鄒小濤
摘 要: “班班通”的合理應用必然會促進品德課教學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班班通”的應用提高了品德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品德課的教學精彩紛呈,“班班通”的應用對品德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班班通”教學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關鍵詞:班班通;深度融合;有效融合
近年來,“班班通”已經廣泛應用于中小學課堂教學之中,為各科的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生動的平臺,讓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品德課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行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班班通”的合理應用必然會促進品德課教學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一、“班班通”的應用提高了品德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品德課的教學精彩紛呈
“班班通”俗稱電子白板,它作為新型多媒體互動教學終端,深度整合現代信息技術,形成了集成化教育教學平臺,方便廣大教師輕松自如地開展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表現形式,讓常態課堂教學動感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互動參與,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教學工具之一。借助這個平臺,品德課的教學將更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鑄魂育人的“金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健途徑,也是品德課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中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情境,來啟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日行千里不是夢》一課時,可以預設這樣一個問題:如今汽車多了帶來哪些煩惱?然后,利用“班班通”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播放汽車鳴笛、路上堵車、交通事故、汽車尾氣等視頻、音頻資料,通過創設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啟發學生思考:汽車多了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煩惱。這樣一來,通過視頻、聲音、圖片等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繪聲繪色,使呆板的課堂教學變得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幫助學生走進生活,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分析能力和認知水平,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班班通”的應用對品德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說:“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熟練掌握“班班通”教學工具,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求教師不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增強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課堂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對“班班通”掌握的程度直接表現在教學課件的制作效果上。一份成功的教學課件,可以說就是一份符合教學需要的藝術作品,它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色彩等元素巧妙組合,將抽象的講解變成動態的演示,不僅加大了課堂容量,豐富了學習內容,更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提高了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而要做到這些,我們每一位教師就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網絡和電腦等相關的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沒有過硬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
2.要求品德教師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要能靜下心來做學問。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信息的傳播和知識的更新速度愈來愈快。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怎樣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加工,并最終整合為課程資源呢?這就要求品德教師能夠靜下心來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收集、篩選、加工。這樣,才能像沙海淘金一樣找到適合教學內容和自身教學特點的有用信息,使之服務教學,讓這些課程資源成為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推手。因此, 品德課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專業理論素養,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教書育人的需要。
3.品德教師要能夠適應信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新觀念多嘗試。“班班通”教學工具的廣泛使用,不僅僅是教學方式上的變革,更多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為了能夠適應信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品德課教學更要率先采用“班班通”手段,整合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啟迪心智、思考人生的素材,培養他們關注社會、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思想意識。要讓學生懂得他們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民族復興的希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這個意義上講,品德課教學的意義重大,品德老師肩負的責任也重大。
三、“班班通”教學存在的不足
雖然“班班通”教學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在教學中它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其運用仍然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課堂教學模式固定,導致程式化。新的《品德課程標準》主張:“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實現這一要求,就必須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班班通”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班班通”上的公共教學資源,無形中提供了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有時只能在講臺上演示,枯燥地講解“班班通”中所固有的教學資源。當然,教師從中也加入了自己整合的一些教學資源,也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在“班班通”的大框架下,教師的能動性還是被束縛了許多,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了折扣。
2.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也制約著“班班通”教學效果。盡管“班班通”教學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但要運用好“班班通”這個教學工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前提。過去,大多數教師習慣了“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現如今,“班班通”教學工具是個新鮮事物,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班班通”技術運用的比較少、缺少嘗試。由于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制約著“班班通”教學效果,還需要繼續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力度。
2.過度依賴“班班通”教學工具,容易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新的灌輸化現象。《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課應遵循‘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德課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與個性。”目前,多媒體教學幾乎成了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教學的時髦工具,其運用突破了傳統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模式,它集聲音、文字、圖畫、影像于一體,既形象直觀又聲情并茂,在教學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媒體教學工具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好,則錦上添花;使用得不好,比如,原封不動,照屏幕宣科,則往往會表現出新的灌輸化現象。
四、結束語
總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與品德課教學深度融合的優勢,克服融合過程中的弊端,使“班班通”與品德課“有效融合”,讓我們的“班班通”教學不是單一追求課件光鮮的“表演教學”,更不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包裝的單一的“包裝教學”。正確的方法是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輔助品德課的教學,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具有良好的教學實效和現實作用,從而促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央電化教育館.班班通綜合解決方案(二)[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10-01.
[2] 教育部.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黃振飛.班班通教學系統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3):62-63.
[4] 陳繼勇,班班通的利弊及解決方案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