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可以開發學生智力、舒緩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同時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也有幫助。由于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教育部門將新媒體運用到實際各科教學中,因此音樂教學模式將發生良性轉變,教學方式迎來了多樣化,給音樂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困難。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新媒體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新媒體;有效運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教學方式,勢必會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也逐步向多樣化轉變。新媒體技術被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雖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增強師生互動質量,可以營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在阻礙音樂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技術的實效性。本文將對新媒體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教學現狀、阻礙因素、有效解決策略等四方面為切入口進行分析。
一、新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現狀
(一)城市小學音樂教學新媒體運用現狀
目前我國城市小學的音樂教學設備比較齊全,包含吉他、鋼琴、古箏等課堂樂器,也有電腦、投影儀等先進教學設備,城市學校對音樂教學非常重視。音樂教師能通過新媒體將音樂知識用動態圖片、視頻播放、立體音頻等多種形式體現出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音樂知識。
(二)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新媒體運用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教育教學工作投入大量資金,有源源不斷的設備設施涌入小學教學課堂,農村學校教學設備足以滿足現階段教學需求,校園環境、娛樂設施也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農村學校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神,在音樂教學時已經開始有音樂教師在嘗試運用新媒體,想要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
二、小學音樂教學引入新媒體意義
(一)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科目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領唱或磁帶播放形式教導學生唱歌,學生一味被動接受,學生注意力得不到高效集中,進而教學效果差。在引入新媒體教學方式后,學生可以根據圖片、漫畫來理解音樂知識,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逐步形成對音樂科目的學習興趣。
(二)促進培養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新媒體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設備設計相關教學軟件,將音樂和所表達的意境有效結合,讓小學生可以在聽音樂的同時能感受到音樂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描繪的場景,增加學生的鑒賞感知能力。教師同樣可以通過相關設備讓音樂播放聲音具有立體感,讓學生通過聲音可以想象出所在地點的景象,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三)教師可以完善對學生成果的評價體系
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新媒體設計出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評價體系,其中可以包含可以將學生課堂出勤情況、參與課堂活動次數、演唱效果等諸多方面。教師對學生成果的評價不在單一化,教師會根據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多角度就行分析,客觀的、工整的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現完善評價體系的目的。
三、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阻礙新媒體實效性問題
(一)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低
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資質都比較低,突出表現在農村小學,小學教師上崗任教條件比較寬松,有些音樂教師都不是音樂專業出身,九年義務教學導致小學生人數持續增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課時有明顯增加跡象,由于任課教師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低,在課業任務量加劇的狀態下,教師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在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素質教育問題。
(二)音樂課程被強行霸占現象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改革和落實工作雖然已經普及到各所小學,但是由于中國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問題還殘留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成績依舊是階段性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學生都認為學生考試成績比學生素質能力更重要。因此就出現小學音樂課堂被數語外三科教師占用,使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課程的機會。
(三)音樂教學模式和課堂評價體系有待提升
小學音樂課堂依舊采用傳統的學唱模式,學生通過老師領唱或者播放音頻進行學唱,之后采用不成型的檢查手段進行考核等。雖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是教學缺乏時效性,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四、新媒體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提升課堂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康的新媒體音樂信息平臺
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普及和深入,人們將音樂社交逐步轉向線上平臺。由于線上平臺有許多不良信息,因此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小學音樂教師在運用新媒體進行線上平臺教學時,要注意建立健康的、綠色的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在給學生分享和推薦音樂曲目時不會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要保障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以良性狀態持續發展,鼓勵學生增加網絡安全和道德意識。
(二)強化新媒體和音樂教學的銜接問題
因為音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演唱時間、合理想象時間,同時要滿足學生體驗需求。教師要不斷摸索和研究音樂教學中引用新媒體的平衡點,要將新媒體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最大化作用發揮出來,同時不要讓學生對其產生依賴。
(三)全面提高音樂教師教學能力
全面提高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是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首先,教師要運用新媒體,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業務能力,對待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效擴展音樂知識,逐步啟發和形成學生的創新思維、想象能力等。其次,教師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嚴格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要尊重和重視啟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靈活性思維。
(四)教師應及時掌握和運用最新的新媒體技術
學校應該對音樂教師進行定期培訓,確保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和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讓新媒體可以更好的服務于音樂課堂,增加音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劉燕華.主導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J/OL].黃河之聲,2019(17):103[2019-10-12].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7.081.
[2]莫小花.巧教·樂學——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北方音樂,2019,39(18):169-170.
[3]胡亞莉.小學音樂教學引入新媒體策略初探[J].中國報業,2019(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