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發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逐漸成為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課程也在不斷的完善與修正中成為具有高使用價值的學科,其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把握學科特點,把握教育契機打造高校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實現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培養。學科教師就必須從實踐教學的角度深入思考,探究建構高校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合理對策。
關鍵詞:高效;信息技術;教學對策
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在開展學科教學時必須從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入手進行教育教學,信息技術作為高中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也成為高中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
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高中學生被束縛在高考教學的牢籠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不高。教師要想建構高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教師加以探索、實踐、創新、思考。
一、精心備課,做好教學準備,提供教學支撐
高效教學課堂的建構需要教師在實施學科教學中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實踐內引導學生更有效的吸收、內化學科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精心備課下對教學內容合理劃分,在分配重點難點教學比例、設計教學活動下做好教學預設準備工作,以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
如在開展《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課程講解時,該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是“文字及其處理技術”、“字處理技術”、“表格數據的處理”、“表格數據的圖形化”等。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要從和兩個角度入手實施教學,以確保教學中重點開展。
在教學前夕,教師也要在實際教學中加強機房的維護與保養。要想讓教學活動高效進行,必須確保機房的運轉高效且完善,減少課堂上出現的電腦維修、機器處理等問題,為建構高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做好教學支撐。
二、明確目標,合理安排內容,精細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學科與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科有著顯著的差別,該課程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發展,與生活高度結合,教學內容之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掌握。因此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必須針對該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課程設計,確定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方向指引工作。
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能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夠達到的,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之時的學習,切忌“一口吃一個胖子”。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設計教學環節,將教學過程精細化、清晰化,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學習在無壓力下輕松進行。
教師可將信息技術學科的總章教學內容作為“總任務”,將具體的教學內容拆分成若干個“小任務”。在“任務驅動”模式下由小任務的完成逐漸轉向“總任務”的完成,既能夠系統化的分配教學比例,又能夠引導學生在逐步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的前提下體會成就感,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三、以生為本,創新教學模式,建構和諧氛圍
素質教育發展要求教師將教學課堂適當的還給每一位學生,更為注重學生在課上的學習體驗。為調動學生的學科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的有效發展。教師要在以生為本教學視角下落實開展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工作,在創新教學模式下推動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有效發展。
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推動學科教學,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配原則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劃分,結合教學內容布置合理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任務完成。
如進行“網站創建”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們結合已學知識創建屬于自己的簡單網站,在網站上上傳信息、建構內容,既能夠給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舞臺,又加深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還有諸多的新式教學方法十分契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如情境教學法、微課教學法等,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檢驗、應用。
四、正確考核,核心素養發展,正確看待學生
教師要建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的發展進行全面的考察以培養。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擺脫過去的“結果式教學評價”,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綜合素養考核的過程中實現“過程性評價”。切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在結合筆試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全面地評定,確保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有效發展,進而推動高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構建。
五、結束語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必須認識到高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建構的必要性。同時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究高效課堂的建構對策,在實踐教學、創新思考下找尋高效教學課堂建構切入點,在完善教學步驟、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熱情下打造高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劉錦繡.打造高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07)
[2]顧中秋.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0)
[3]俞峰.構建高效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J].中小學電教.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