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啟華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三觀還不夠成熟完整,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培養學生基本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良好思想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首先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后探討了有效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時期,要求基礎教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則是有助于這一點的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內容很多,要求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切實提升教學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不過就當前情況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用和價值的發揮。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乎到教學質量和效果。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基本都是應用填鴨式教師方法,只注重自身講課連貫性和進度,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而到導致課堂氛圍非常的枯燥和沉悶,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師生關系不融洽
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開展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有著絕對主導地位,通過講述的形式向學生傳播概念意義等理論性的知識,告訴學生怎樣操作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需求卻忽視了。進而導致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產生畏懼心理,興趣缺失,同時師生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學實踐性不足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日常生活中很多細節都是和人們的思想意識有聯系的。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非常的強,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必定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法治觀念[1]。但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本都是進行理論化的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嚴重影響到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考核過于簡單
對于整個教學活動來說,學生考核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收集教學信息對整個教學過程與結果做出準確的判斷,師生都可以通過這一環節來不斷完善自我。就目前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評價忽視了診斷功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遵循簡單講和多背誦這一原則。此外,學校對于考核結果也不重視,考核標準非常的低,形式過于簡單和表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性的提升極為不利。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
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直接關乎到教學質量。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結合本學科特點合理的應用教學方法,例如體驗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小組合作教學法等等。如在“可愛的動物”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和家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這樣有助于讓學生更加深切感受到動物的可愛,進而自覺加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隊伍中[2]。又如在“這些是大家的”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學生扮演課桌,有的學生扮演垃圾桶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必定能夠體會到桌椅的期盼和心聲,最終達成學生自覺愛護公物的目的。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和諧,那必定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開展更為針對性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態度,不能夠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和學生相處。其次就是需要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的體現出來,平等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加強社會實踐
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其中很多案例都十分貼近學生的具體生活,所以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并且不斷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切實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需要在德智體美勞教育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幫助。所以在強化社會實踐的同時,還應該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這樣能夠很好的擴展和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對于課程現實性和豐富性的強化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完善評價體系
層次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教師則就能夠結合反饋信息不斷優化和調整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就當前情況來看,最為常用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有小組互評、診斷性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等[3]。就其中的診斷性評價來說,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則會更加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而通過小組互評方式,則是可以讓學生之間實現相互監督,對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并且還有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及時改正。總之,合理的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能夠很好的促使教學質量的提升,現實意義重大。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有著很大的幫助。不過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加強實踐教學以及完善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靜. 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德法融合策略的實踐[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19, 20(1):61-63.
[2]鐘秀鳳.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課外延伸現狀及對策[J]. 西部素質教育, 2018, 4(5):226-226.
[3]黃艷珠.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 教育觀察, 2018, v.7;No.170(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