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 要】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漢字的學習也正處于起步階段。而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目標,便是教會學生認識漢字,學會寫字。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促使抽象的識字寫字教學更加立體化,避免學生對漢字學習產生厭倦感。我針對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漢字;教學
識字和寫字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我國漢字的數量非常多,有些漢字非常復雜。一些教師的教學手段很落后,導致學生的寫字質量很低,寫出來的字不規范,久而久之學生也失去了對漢字的興趣。為此,教師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正確的識字和認字,提高語文教學的總體效率。
一、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化
一些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朗讀之后認識漢字,而且將讀音的標準化作為教學目標。有些教師在對課文進行講解之后才開展識字教學,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零碎漢字進行認識,然后對漢字進行機械的抄寫和背誦。而在寫字教學中,教師也沒有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所以學生對一些復雜的漢字無法掌握,甚至產生了厭煩感。
(二)沒有吃透教材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深刻理解教材。比如在講解“筆架”這兩個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教師為學生展示了相關圖片,然而因為教師并沒有將這兩個字和教材課文結合在一起講解,所以使學生仍然無法加深記憶。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在教材的基礎上對漢字進行講解。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很多教師認為,教會學生學會認字便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忽略學生寫字時需遵循一定的順序和維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導致學生形成不好的寫字習慣。還有一部分教師將學生寫字的標準與否作為考試的標準,沒有注重學生寫字時的間架結構,使教學目標產生了偏移,這也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教學任務過于繁重
小學識字教學的任務太過于繁重。新的教學大綱不但對小學生識字數量有要求,同時還要求學生必須能了解漢字的字形和讀音。不僅如此,其中還規定了學生至少要認識和寫出超過3000個以上的漢字,同時也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對語言漢字的熱愛,這對師生而言都具有一定難度。
二、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一)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是活潑好動、表現力強,枯燥的教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模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舉個例子,教師可以提前制作一些識字卡片發給學生,促使學生快速地將其中的漢字與圖片相對應。同時也可以開展猜字謎的游戲,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課文《帶刺的朋友》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朋”字,可以讓學生猜字謎:“兩個月字肩并肩,兩個月亮交朋友”。教師通過有趣的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憶江南》時,其中需要學習的漢字,包括“紅”“花”“水”等。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漂亮的袋子和諸多的字卡,請一名學生從袋子里摸出一張字卡,大聲朗讀卡片上的漢字,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組詞。學生如果組詞的量較多,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而組詞量少的,則換其他學生繼續。
(二)借助多媒體開展具象化教學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教學。一些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所演變而來的,而小學生的年齡不大,對漢字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可能無法對抽象性與符號型的漢字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可對漢字符號進行具象化處理,開展更直觀和立體的識字教學活動。教師先要借助多媒體設備,促使漢字和相關的圖片場景進行關聯教學。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金木水火土》時,為了促使學生認識“水”“火”“土”這些字,教師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加深這些字的輪廓與形象,再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關于“水、火、土”的一些圖片,并標注拼音。這樣一來,便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與記憶。
再比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烏鴉喝水》中的生字詞時,教師需借助多媒體設備先為學生展示一個水杯、一只烏鴉、一只狐貍等詞組,而且在這些詞組下面配上對應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促使學生注意“一”字的讀音。然后展示出第二組詞:只有、一只、種子、種樹,展示這組詞的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多音字的讀法,了解相同漢字的不同讀音和含義,解決學生漢字學習中的難題。
(三)采取合理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識字
為了促使學生自己學會認識漢字,教師不能只讓學生熟讀生字,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識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學生無法進行自主識字,那么后面的學習就無法展開。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口、耳、目》中的漢字時,教師要促使學生觀察字形和其所表達的圖畫之間的關聯,了解象形字的結構、方法等。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菜園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些蔬菜,并寫出這些蔬菜的名稱,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烏鴉喝水》時,為了促使學生認識漢字“喝”“渴”,教師也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因為這兩個字具有相似性,學生可能會混淆。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給其他同學講解這兩個字的區別。其中一個學生這樣區分“喝”和“渴”:“喝水需要用嘴,所以‘喝字要用口字旁。而人口渴的時候必須喝水,所以‘渴字中有三點水。”在后面的學習中,學生同樣采用這樣的方法來識字。
(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識字
同樣,識字也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學習項目。教師要摒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識字的快樂,了解字音字形,并學會寫這些字。學生只有結合了生活中的不同經歷與體驗,才會促使識字更加形象直觀。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操場上》時,教師先要將課文中的“拍皮球”“踢足球”“跳高”等詞語寫在諸多的卡片上,讓前面的學生看到這些紙條中的內容,通過自身的理解將文字轉變為動作,然后讓后面的學生猜,猜對了計分,猜錯了則扣分。然后教師還要讓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帶領學生前往操場上,讓學生完成課文中的運動項目。這個過程,促使學生了解這些字詞中,跳高的跳、踢足球的踢、跑步的跑都是足字旁,打球的打字、拍皮球的拍字、拔河的拔字則是提手旁,從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窮人》時,教師可先通過聽寫練習來檢查學生的預習狀況。然后再將生字分為兩組,一組是“妻”“忐”“忑”,另一組是“熄”“怨”“霉”“慘”。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生字各有什么特點?借助字義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了解第一組的生字。另外,通過聯系字形使學生對第二組生字進行了解,即生字和偏旁部首有一定的關聯。
三、結語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關鍵點,如果學生不學會認識漢字,那么后面的學習便無法展開。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同時要從情感培養的切入點幫助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教會學生認識生字的同時,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策略與方法[J].中國農村教育,2019(5).
[2]王會,曹昕紅.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方法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