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王強
摘 要: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是培養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的主渠道。然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留守兒童眾多的農村地區,我們的教師正在用傳統的講授和訓練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由于一系列軟硬件設施的不足,教師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客觀因素,至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的培養、主體意識的形成則成為課堂以外的事。筆者試圖以教師角色的轉變為切入點,思考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主體意識和個性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資源;教學;角色轉變;教學設備;留守兒童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1、教材的適應性問題
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材幾易其改,改來改去都太城市化,不大合適農村的教育教學之用。比如參觀人民大會堂,或者感受網絡帶來的方便等等,但這在農村特別是落后的偏遠山區確實很難教學,孩子們的大腦里沒有任何相關的信息也無法想象實物的具體輪廓,甚至有些老師也是邊學邊教,沒有網絡條件的只能就著插圖和學生一起欣賞。還有一些作文題,如要求參觀什么歷史文物古跡后寫觀后感,農村孩子很難有機會走出家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知道一些風景名勝也都是從書本或者電視上看到的,而沒有實地的親身的體驗,這些客觀的限制條件實讓邊遠山區教學為之尷尬。
2、教師配備與實際需要
在農村,很多學校的教師都很少,一個教師包一個班的現象時常有之。特別是音體美專業老師相當缺,小學老師基本上都是全能教師,從語文數學到美術、音樂、體育、科學品德等等,更糟糕的是有些教師本身就不是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而當起了語文教師,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老師教出的語文是何種味道,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時間來對所教學的內容作很好的研究,也就不可能把學生教得很好。還有,農村教師的生活環境或者有限的物質條件遠遠不如城區教師的,導致很多有才能的教師都想方設法的往城市里調,而越偏遠的地方,這種現象越普遍。特別邊遠的山村教師,他們大多是從別處分配過來的,自打從他們上班之日起,就沒有很地好安心去工作。這些方面,都是影響農村語文教學的重大問題。
3、教學設施的問題
農村的教學設施與城市相比又有著天壤之別。雖然近些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卻不能面面俱到。事實恰恰相反,國家給予的教學方面的資金,都是從上至下而來的。一般情況下,越靠近城鎮,離中心地方越近的學校,他們的設施越齊全;而越邊遠,越窮困的地方,他們的設施越落后,有的根本談不上設施。
二、對提高農村語文教學工作的幾點對策建議
1、教學資源要緊跟社會的發展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大部分平時采用的方式是一本教材、教參和一支粉筆,其他教學設備比較缺乏,近幾年來國家大量投入了教育資金,但由于農村量大面寬,還遠遠跟不上城市和教育發達地區的步伐。別人已經在多媒體教學、參觀基地、先進的教學法中暢游知識的殿堂,而農村的語文教學仍然處在六七十年代,因而教學資源一定要緊跟時代的發展。
2、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
教師的自身建設是一個教師基本素養問題。第一、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標準語言,更是學校基本教學語言,是我們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現在我們有些教師大部分采用方言加普通話,聽起來不倫不類,難想象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會從何而來,學生也不會身臨其境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對語文興趣的培養從何開始呢?第二、語文教師要不斷為自己充電,適應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自己。
3、教學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這一方面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方式均滯后于時代發展,所做的探討還遠遠不夠。我們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相關能力的培養,比如聽說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忽視了語文教學中德方式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引導。在信息化時代,我們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實行主題教學,一切圍繞學生這個主體,讓他們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和進行積極的討論,即使是天真地幼稚地,也遠遠超過了老師生硬地貫述,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4、注重學生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更應注重學生的閱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強調了學生在過程中“閱讀”的重要性。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用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是對所學的語文知識的反饋,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學會發現難點和疑點。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我們都應注意平時的閱讀,書籍傳承文明的橋梁,是發揚文化的載體。誠然,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伴隨讀書而發展。
7、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圍繞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這一話題。在小學語文事跡教學中有些學生缺乏對這一學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語文課時他們顯得很被動。如何去激活這些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可以參考:1、教師授課時的情感導入。教師在課前對所教課文內容要自始至終表現出激情和熱情,讓學生受到感化,從而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2、鼓勵效應。在平時對那些學習落后的學生避免批評刺激,防止產生抵觸情緒,鼓勵會使其重新揚起興趣的風帆,駛向知識的殿堂。3、持之以恒。培養后進生要有耐心,不能急于立竿見影。
總之,作為農村小學的教師,我們身上承擔的是孩子的將來和一個家庭的希望。我們必須在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好角色的轉換,同時必須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構建高效課堂。在教育發展中加強自身提高和發展,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科學技術,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以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能讓每一個孩子的明天更有希望,讓每一位家長放心,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參考文獻
[1]曹麥玲.試論教師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主導地位[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
[2]許振立.適應開放教育需要 全面提高教師素質[J].中國遠程教育
[3]曾令輝.網絡社會政治教育概論[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
[4]周志明.論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和教師角色的轉換 [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