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文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是擺在所有小學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簡要對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內容包括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學畫線段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審題;課外實踐;線段圖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綜合體現。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也在于通過數學的思維、數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就體現了一個人對所學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能力?,F實情況中,學生的數學公式、數學符號等記得滾瓜爛熟,但是具體到問題的解決時卻總會陷入思維的泥沼。除此之外,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重大阻礙。筆者任小學數學教師多年,對于如何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研究,現分享如下,還望能有所借鑒意義。
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
本來可以做對的題,但因為在審題方面的疏漏而導致做錯,無疑是最低級的一種錯誤。但是往往是這種最低級的錯誤,卻是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最難避免的錯誤。無論是數學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數學成績差的學生都存在這一問題。就筆者觀察分析來看,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因為學生國語基礎不好,在審題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錯誤,這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國語水平;第二,很多數學題在選題上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偏離太多,學生的國語水平本來就不好,如此一來就更增添了學生理解的難度。第三,有些學生審題的速度太快。審題速度的快慢應該以國語水平的高低,以及數學思維的強弱為依據,一味地追求解題速度,極其容易導致在簡單的題上出現審題錯誤。
為此,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國語水平,降低學生審題和理解的障礙;一方面在選題上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偏離太多;除此之外,要對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多加培養。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教師要充滿耐心,持之以恒,尤其是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如果這些問題得到了改善,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有明顯的提高。
二、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
數學學科是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學科,著名的數學華羅庚先生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睌祵W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給學生呈現需要他們解決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有條件的話,可以給予學習真正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自己,或者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數據等前期工作,最終達成問題的解決。
比如,在教學“自行車的數學”時,我們可以將一臺真的自行車放到教室中,這對于任何教師來說都不是一件難事。然后,我們就可以讓那個學生按照課本給出的具體問題進行探究了,像是測量這輛車的前齒輪齒數、后齒輪齒數和車輪的半徑;這輛自行車蹬一圈能夠走多遠的距離?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切實的根據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的問題,提高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畫線段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當前使用的小學數學教材來說,我們習慣上把原先的應用題稱之為解決問題。但現在的解決問題多數都滲透與計算教學之后,并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這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筆者真正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毫無疑問作為一線教師能做到的就是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改進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诂F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這種現狀,我繼續沿用了老教材的教學方法那就是指導學生學畫線段圖。讓學生學會運用線段圖解決問題,主要是通過題目的文理、事理與算理,把握題目的數量關系,從而尋找解題的方法與途徑。
例如:在教學“A、B兩輛汽車同時從東西兩地相向開出,A車每小時行56千米,B車每小時行48千米。4小時后兩車還相距35千米。東西兩地相距多少千米?“這道題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線段圖,從線段圖中學生很快就發現原來東西兩地的距離=甲車行駛的路程+乙車行駛的路程+相距的路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對于國語較差的學生來說,這種借助“畫”的方式顯然要更高效一些。通過線段圖學生嘗到了甜頭,所以在后面的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學畫線段圖,通過長期的指導與積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理清現實情況,明晰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持之以恒,同時推進,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玲,郝洪杰,紀艷豐,趙克平,王雅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
[2]張銘.“對癥下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華夏教師.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