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妮
【摘? 要】閱讀教學是一場師生與文本,師生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其實也是人與生活的一次心靈的交流、靈魂的碰撞。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一直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下面我就閱讀教學談幾點思考和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巧設問題,強化感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實現全文閱讀的深度解讀,教師要多元化地提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解讀文本。這就要求教師要巧妙地提問。如: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你覺得文中的這些句子應該怎樣讀呢?對于作者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嗎?諸如此類的提問都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僅有教師的巧妙提問還不夠,閱讀的本質是讓學生內化文本。所以,課堂閱讀時我們還要不斷去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和交流,這樣才能把文章讀通讀透。例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時,我不僅通過播放動畫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巧妙地讓學生以聊故事的方式,自己講述文中的人物及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結果水到渠成,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感悟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這種無痕教育,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對比閱讀,尋找異同
對比閱讀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教師準確深刻地理解教材,而且能強化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認知水平,更是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的良方。例如在教授《父愛之舟》一文時,我們可以把朱自清的《背影》拿來作對比閱讀。學生通過對具體情景的解讀和再現,一下子就明白了父愛就浸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中,兩位作者同樣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教師然后讓學生也試著用這種方法來寫一寫自己的父親,孩子們頓時就覺得父親就在身邊,父愛就在自己的文字里了,寫出來的作文片段充滿了生活氣息。在學習《松鼠》一課時,與《白鷺》對照閱讀,我們先讓學生自主分析松鼠和白鷺的外貌描寫,然后讓學生說說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學生一下子就能領悟:要讓外貌描寫具體、生動、形象,一方面要仔細觀察,另一方面要恰當地運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三、讀寫結合,片段訓練
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因此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當堂練習片段寫作。如學習了《太陽》一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堂練習寫月亮,并提前準備輔助資料,為學生提供月亮的常識資料,也讓學生當堂練習使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來說明月亮的特點和月亮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通過寫作練習,學生對各種說明方法就掌握得更透徹了,學習其他文體亦可如法炮制。
如學習了《牛郎織女》之后,讓學生想象擴寫牛郎和織女相識的具體場景,教師引導學生補寫他們見面時說了什么話,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神態等等。長期堅持這樣的課堂小練筆,既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要質量,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理論層次。今日所言之法,皆源自日常的教學所得,雖不能稱為閱讀教學之法寶,但定能讓我們的閱讀課上得越來越波瀾激蕩,讓每一堂課都能催生出智慧的火星。
參考文獻:
[1]蔣曉燕.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