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易男
摘 要:“傳統文化進校園”是中央一項重要文化舉措。楚劇在高中音樂課進行創新傳承,能夠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和振奮民族精神,是音樂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勢在必行。
關鍵詞:楚劇;傳統文化;高中音樂課;創新傳承
楚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傳統戲劇,其歷史源遠流長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主要流行于武漢、孝感、黃岡、荊州、成寧、宜昌、黃石等地市。楚劇腔調分為板腔、小調、高腔三部分,鄉土氣息濃厚且題材廣泛通俗易懂。
以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來進行楚劇教育并不僅僅是教學生演戲,也借助戲劇元素、戲劇形式將優秀的文化和思想融入教育,鼓勵學生從中思考問題,感受情感,達到更深刻的文化傳承的目的。楚劇傳承除了專業劇團的業務傳承之外,從娃娃抓起培養一批熱愛傳統文化的觀眾無疑是傳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楚劇在高中音樂課的創新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楚劇在高中音樂課創新傳承的意義
(一)是中央的要求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發布《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中宣發【2017】26號)認為戲曲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載體。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在新時期關于怎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發展,我們需要大力推進戲曲進校園。
(二)是高中音樂學科的要求
高中音樂教學大綱本身就包含音樂鑒賞、音樂與戲劇表演、音樂與舞蹈、演奏、歌唱、創作六大模塊,傳統戲曲教學既是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核心內容,也跟音樂鑒賞、音樂與舞蹈、演奏、歌唱、創作等模塊的核心內容高度關聯。楚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楚劇來理解優秀傳統文化。
(三)是音樂教育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
新時期在廣大學生中廣泛流行的影視歌曲與流行歌曲,網絡歌曲與動漫歌曲,游戲歌曲與二次元歌曲等等流行快餐文化,使他們對傳統文化接觸越來越稀薄,對傳統楚劇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更談不上喜歡了。但是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不可或缺,因其承載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偉大復興重擔,也是音樂教育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
二、楚劇在高中音樂課創新傳承的價值
(一)音樂課堂是進行戲曲教學的主陣地
作為情感藝術的音樂也是戲曲不可或缺的主體成分,所以要在音樂課堂這個主陣地精心設置楚劇教學環境,從布局設計到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且同時重視以興趣為先導,通過楚劇本身的文化魅力來喚起學生通感和共鳴,使他們有意無意的步入戲曲的藝術殿堂。
(二)楚劇傳統文化魅力值得大力弘揚
楚劇分為生、旦、丑等豐富的角色,其在革命斗爭年代起到了無產階級宣傳隊的作用。楚劇文化能讓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打開心靈開闊眼界。讓楚劇這一傳統文化藝術走進音樂課堂的同時不斷挖掘它的資源價值是音樂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接受傳統文化藝術熏陶和提高戲曲素養不可或缺的教學行動。
(三)楚劇極高的傳統文化價值能夠提升民族精神
楚劇歷史源遠流長,且不同于京劇這一類全國性的戲曲,楚劇是真正起源于湖北、流行于湖北的大型地方劇種,并且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與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極為緊密的聯系,有著深刻的紅色烙印,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倡導普通高中開設楚劇課,楚劇唱詞平平仄仄的優美韻律和豐富多變的詞牌曲令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都是吸引學生的傳統文化亮點,不僅可以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傳統人文歷史文學知識,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更能增強高中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樹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精神。
三、楚劇在高中音樂課創新傳承的理論方法
(一)巧用楚劇文化理論
梳理楚劇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總結楚劇農村包圍城市、在世俗歧視和舊政府打壓下依靠自身文化理論奮發圖強,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大革命”和“抗日戰爭”。從楚劇文化中巧用提煉出其中蘊含的“敢為人先”、“勇于斗爭”等優秀的且極具地方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有利于在高中音樂課進行創新傳承。
(二)楚劇音樂和表演方法
作為舞臺表演藝術的楚劇核心要素包含音樂與表演兩大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音樂又包括特色唱腔和特色伴奏兩者。其唱腔把語言藝術和音樂藝術巧妙而有機的結合,其中的一些小調音樂來源于民間民歌如《五更(jing)調》、《繡荷包》、《蓮花落》等等,此外還來自民間小商販叫賣以及民間歌舞和佛門道教經樂等等。“楚劇音樂”以善于運用主題旋律、善于性格化人物唱腔、善于情感化音樂三個突出特點獲得了群眾認可和極大成功。
(三)戲劇教育方法
戲劇教育可以建立自信、豐富的互動教學,重塑學生的創造性表現的方式。戲劇針對接受教育的每一個人都是促進其自身的完整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美國的戲劇教育學家溫尼·佛瑞德·瓦爾特表示,在中學階段開展戲劇教育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和根本目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學生通過有效的語言來表達自身思想的能力。學生在戲劇表演呈現給觀眾的同時也獲得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和經驗如有效融合主體與客體情感的能力、對社會的認識和價值判斷的經驗以及感念建立審美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楚劇在高中音樂課進行創新傳承能夠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和振奮民族精神,是音樂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發展勢在必行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基金項目: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與創新》課題組,武漢外國語學校總課題《中華傳統文化在高中教育中的正遷移實踐研究》(項目編號:CX00053)的子課題《楚劇文化在高中學段的傳承創新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WFLS009)。
作者簡介:龔易男(1983-),男,武漢外國語學校藝術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