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茹
摘 要:高中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舞臺,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來開展審美教育活動,做到:第一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指導思想中,使之統領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第二是高中音樂審美教育活動要精心設計,突出新時代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第三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貫穿在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始終,發揮出應有作用;第四是以立德樹人來引領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創新,使審美教育活動再上一個臺階。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音樂;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歷來讓音樂教師頭疼。筆者認為,在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下,高中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從指導思想、教學設計、滲透拓展、創新驅動等四方面對此進行研究,以期使音樂教學更能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
一、以立德樹人來指導高中音樂審美教育
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教育的主線與根本任務,其本質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符合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在這一根本任務下,高中音樂審美教育要把審美能力培養與立德樹人內涵進行有效的統一,彰顯立德樹人對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指導意義與價值。從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來看,高中音樂通過音樂教學、音樂活動來培養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相一致的審美思維,促進學生美育的發展。這種審美思維與立德樹人下的培養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立德樹人的目標在于通過正面積極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進而實現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的目標。高中音樂審美教育是通過音樂作品來熏陶人、感化人,進而實現審美視角下的塑造人、發展人。
如在民歌中《高亢的西北腔》中,無論是“花兒”還是“信天游”,其所抒發的都是對西北地區的民族風情,是直抒胸臆的美學表達。在“信天游”中,《黃土高坡》是傳唱度較高的一首西北民歌,也是學生正面了解西北民族風情的美學教育題材。從審美教育來看,旋律高亢昂揚,風格剛勁豪邁,能從正面引導學生領略西北人民改造自然、積極向上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情,促進了學生在歌曲欣賞與學習中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而這正是立德樹人指導下的音樂審美教育,通過正面積極的影響來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實現以歌育人的目標。
二、以立德樹人來設計高中音樂審美教育
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還要融入到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才能使之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一方面,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主線為以音樂來熏陶人、改造人、發展人,在形式中突出音樂教育或音樂教學的作用,但在本質上還是立德樹人的具體化過程。另一方面,高中音樂審美教育設計需要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是新時代的顯著特征,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立足于立德樹人,才能使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彰顯音樂發展的時代性。而以立德樹人來精心設計高中音樂審美教育,既要立足于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來更新審美教育手段,組織形式多樣的審美教育方式,又要使音樂審美教育突出時代審美發展內涵與審美需要,才能使高中音樂審美教育具有可操作性。
在江南民歌《對鳥》的授課過程中,筆者就堅持在立德樹人下通過選曲的更改——如選用青年歌手霍尊的演唱版本、唱法唱腔的細分、視頻資料的運用等,把新時代的元素融入到審美教育中,并以此來融合立德樹人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利益這種與時俱進的設計思想與設計理念,學生接受度較高,完全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標。
三、以立德樹人來貫穿高中音樂審美教育
從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其主要依托于音樂課堂教學。而從音樂教學的角度來看,音樂教學要實現基本的育人目標,就要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過程與立德樹人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教學內容與立德樹人的融合。教學內容不僅僅包括了教材內容,更包括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加工,都必須與立德樹人相融合,才能使立德樹人貫穿教學過程。其二是教學手段與立德樹人的融合。教學手段是教學內容的外在表現,其只有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并與立德樹人相融合,才能保障審美教育的目標得以實現。其三是教學作品與立德樹人的融合。音樂作品的解讀可以是多樣的,但其根本的指向應當是立德樹人,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歸宿。
無論是《高亢的西北腔》中“信天游”的豪邁奔放,還是江南民歌《對鳥》的婉轉呢喃,在教學過程中其審美教育都指向了學生的美育發展。通過學生對不同地區、不同風格、不同民情的歌曲欣賞,不僅可以從中欣賞到多元的文化品味及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接受過程中對自我的審美改造過程,對促進學生美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以立德樹人來創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
創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也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一方面,要完成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的目標,用傳統的音樂審美教育方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信息技術發展過于迅猛,高中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遠超其他階段的人。因而,創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是立德樹人任務落地到人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于高中音樂審美教育而言,無論是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組織上,還是教學互動、教學反饋上,如果不跟上時代的發展,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水中月、鏡中花。從這兩方面來看,以立德樹人創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而創新高中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從創新教育教學形式入手,如通過翻轉課堂與信息技術的運用,引導學生自覺走上講臺,成為音樂審美教育的主體,從而直觀面對音樂審美教育。當然還可以通過創新課堂教學,將課內課外音樂審美教育活動連為一體。如筆者嘗試過,將教學內容與學校合唱訓練、歌唱比賽等課外音樂審美教育活動進行聯系,形成課內課外互補的審美教育模式。除此之外,對音樂作品的改編、創造等都是高中音樂審美教育創新的手段,只要緊緊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前提與任務,通過創新來實現高中音樂審美教育受到學生歡迎,并進一步影響學生實現自我改造的過程,都是有效的探索與研究。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下高中音樂審美教育要從立德樹人的視角來研究、探索高中音樂審美教育,通過指導作用發揮、教學設計安排、貫穿教學始終、創新方式手段等,使立德樹人的內涵更好地與高中音樂審美教育融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丹娜.探討審美教育中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198-199.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