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芬
摘要:小學低年級教育是學生重要的基礎階段,其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主要基礎時期,對學生以后的發展與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的班級管理是學生開始接受規范化思想的初期,而班主任作為小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引路者自然責任重大,不但擔負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還要規范學生的行為與良好的習慣養成。因此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與學生的成長都有著極為特殊的作用。本篇文章就依據目前小學班級的班規管理進行簡要的論述,并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級 ?班級管理 班規管理 ?分析與研究
在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班級管理非常重要,小學生正處于心理與生理的發展初期,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濃烈的好奇心,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還無法理解對規范的概念,這就需要班主任加以引導并制定科學規范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小學的班級管理不但需要班主任教師的風險精神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還需要教師應用科學的方法與技巧進行合理的班級管理。
1.當前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
目前學校的小學班級管理中,通常所采用的是按照既定的班級管理制度進行學生班級的管理,而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讓現代家庭的教育也出現了更快的信息交換,孩子通過家庭信息的耳濡目染,對外界的接觸與認知也更加豐富,由此也使孩子對外界的規則與一些事物的看法都不同程度上產生了潛在的意識。其二是當前的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或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孩子大都具有一些嬌寵出的個性,不受管束。這也是當前小學班級管理所面臨的重點難題。
2.目前小學班級管理中班規的實施中所出現的問題
2.1當前小學班級管理所采用的班規過于老舊,無法形成約束
目前,小學的班級管理中所采用的班規管理范式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其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能夠進行褒獎,而對于觸犯班規的學生要進行懲罰。表面的效果來講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約束作用,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小學班級的學生眾多,班主任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從而在班級的管理效果上形成了不利的情況。其從側面上講,部分學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躲避班規的管理,這就使班級的管理難度一度上升。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以及思維上的形成。因此必須要將班規管理作出一定的轉變與創新。
2.2家庭原因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
當前我國的家庭因為獨生子女的情況較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直線上升。而且一些家庭的雙親由于外出工作的時間較長,孩子都是由家中老人撫養,這就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家庭教育缺失,使小學生時期的孩子更加難以管理,班級管理中的班規也難以對其形成足夠的約束力,特別是過分溺愛的孩子嚴重缺乏對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培養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建立。班級的班規管理就更加的困難。而且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其嚴重的缺乏愛心,隨心所欲,具體的表現為在為人處世極為自私,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讓著自己,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對紀律的管制也極為抵觸[1]。但獨生子女身上的活潑性格、開朗的個性以及敏捷的思維都是可取之處,這些相互矛盾的優缺點對班規的制度與實施形成了阻礙。
2.3班級規章制度不具備靈活性
對于小學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一二年級來講,學校生活才剛剛開始,很多新鮮的知識與新奇的事物等著他們去發掘與學習,但嚴格的班級管理卻與他們的幼兒園生活管理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嚴格的程度要遠超學前教育,學生一時間難以接受班規管理的形式,無法做到很快的適應,學習方式、校園生活方式以及行為習慣上都會存在不適應的情況。而且由于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的迥異,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些因素使得學生在性格上也會產生極大的差異,道德水平與個性發展都顯得參差不齊。所以在行為習慣上也會對班級的管理產生很大的阻礙。班級的班規管理方式多數是采取統一的管理,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也無法做到合理的考慮,且這種固定的管理制度也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習慣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在學習上能夠表現突出,但在衛生行為上卻并不在意,對于班級的衛生管理便也顯得并不關心,這也就使班級的衛生值日輪流表成為了一張白紙。從長遠的教育與生活發展的眼光來看,是完全不理與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發展的。所以班規要做到靈活的運用。
3.如何提高小學班級管理中班規管理的效果以及優化策略分析
3.1首先班主任要從教學觀念于管理理念上做出轉變
要想提高小學班級管理的班規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教師要進行管理理念上的轉變,在進行學生的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班主任首先要走進班級的學生中,對每一個學生對做到詳細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以及每個學生的個性狀況進行班級班規的制定[2]。要充分的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對學生的獎罰情況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個性的差異進行考慮,例如對于一些內心敏感的學生,所采取獎勵要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其一是為了給其他學生做出標桿作用的榜樣,其二是鼓勵其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和規范自己。
3.2要強調對學生紀律的重要管理
大多數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紀律上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與概念上的了解,并且由于家庭教育水平的差異而無法做到有效的統一,同時也就對班級規章制度的實施產生了阻礙。因此,要想做好班級的班規管理首先要在紀律上做出統一的要求,針對學生日常的課堂學習生活中的紀律問題必須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視,首先就要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班級規章制度的約束性以及重要性[3]。另外,在進行班級班規的制定時,在制定相應獎罰制度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對班規內容的認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班規內容的制定,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意見上的表達,例如鼓勵學生制定一些小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約束性行為的闡述,如怎樣才能夠獲得獎勵的小紅花,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條件,讓學生自覺去遵守,并幫助其他同學去改正不良行為。如此也就為班規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具體的內容素材。
3.3要做到對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的重視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中,班級規范是其中較為常用且極為重要的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在具體的班級規范實施過程中,需要保持長期的遵守與實行卻是一個困難的考驗,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無法做到長期的集中,需要在學生和生活中進行不斷的糾正,這也就要求班主任與學生必須對班級規章制度做到足夠的重視,其也是對班主任工作的嚴格要求。而對于學生而言,能夠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獎勵與懲罰,合理的獎罰制度能夠引起學生對班級規范制度的重視并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遵守的慣性,自認而然的形成一種對班規管理的思維,潛意識的不去觸犯,由此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4]。
3.4要不斷的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班規內容上的創新
班級的管理主體是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而且也是班級規范制度的主要實施者,而班主任教師則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和保護者。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思想與思維,在進行班級規范制度的內容時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與其對班級的認知,結合學生的所思所想,考慮學生的想法與看法,班主任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采取民主的方式進行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可以使學生能夠自發的去遵守其自己進行制定的行為規范,也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有效的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4.結束語
小學班級的班規管理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在其中存在著很多難題。面對這些問題,小學班級管理所采用的班規管理不能過于墨守成規,總是以傳統的規章制度管理學生顯然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其不但不利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也為班級的管理帶來更多的困難,且現代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以及嬌寵的個性都會為班級的規章制度執行帶來阻礙。因此,班級的班規管理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結合這些要求再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同時要對班級的紀律進行嚴格的約束,如此才能夠確保班級規章管理制度得到順利和實施與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生的教育效果和德育與知識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叢蕾. 基于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班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2]豐蓮. 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王杰,趙偉.小學班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17(12):115+117.
[4]譚應波. 小學班規制訂與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