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珠
摘? 要:體驗式繪本閱讀是幼兒園閱讀教學中常用的策略。體驗式閱讀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理解繪本故事內涵,拓展思維空間,并從故事中汲取正能量。目前,體驗式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營造有利于幼兒快樂閱讀的氛圍,讓幼兒想讀、愛讀、會讀,實現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體驗式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050-02
體驗式繪本閱讀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教學方式,幼兒在表演玩樂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繪本中的教育意義。老師把繪本閱讀和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感受書本帶來的歡樂,從而愛上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與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體驗式繪本閱讀在“指南”的要求下應運而生。但是,有的幼兒園因為各種原因,體驗式閱讀落實不到位,幼兒的閱讀體驗仍然還是空白,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需要幼兒老師多加重視。
1.幼兒體驗式繪本閱讀存在的問題
幼兒體驗式繪本閱讀開展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師資配備不足,師生互動不夠,幼兒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體驗閱讀只能流于形式。另外,家長關注過度,干預閱讀體驗活動,也影響了體驗閱讀的開展。
(1)師生互動不夠,幼兒自信不足
幼兒園工作比較瑣碎,老師需要關注的事情比較多,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少,對幼兒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夠,開展體驗式閱讀時難度較大。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對老師的指令領悟不夠,在表演時總會出現諸多狀況,需要反復指導。幼兒在懵懂中會產生學習畏懼感,尤其是性格比較內向的幼兒,在活動中幾乎不敢出聲,更別說上臺表演了。有的班級幼兒較多,開展體驗式閱讀只能選一部分幼兒表演。體驗式閱讀便成了少數幼兒的表演“專利”,幼兒之間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將會逐漸拉開距離,無法實現幼兒的共同發展。
老師應該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在體驗式閱讀時適合演什么角色,而且在閱讀體驗時可以分小組進行,給每個孩子提供表演體驗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應有的鍛煉。
(2)家長關注過度,幼兒體驗不足
家長在幼兒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家長因為過度關注自己孩子的入園狀況,對老師的教學開展也造成了影響。有的家長申請園方同意,用手機連上孩子所在班級的監控,隨時查看孩子的表現。老師在開展體驗式繪本閱讀時,會拍一些小視頻發到家校互動群,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但有的家長若是連著兩個視頻里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就會不高興,或有的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演“笨熊”,直接致電給老師,搞的活動無法正常開展。老師為了避免矛盾,索性讓孩子靜靜坐著,自己把故事讀給幼兒聽,這樣雖然公平公正,但是孩子缺乏應有的體驗過程,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老師最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和配合,但不是指手畫腳。家長要相信老師對每個孩子會做到一視同仁,在活動中一時照顧不到,必定會在下一個環節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老師要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按照自己的節奏,把體驗式繪本閱讀進行到底,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2.體驗式繪本閱讀活動策略
體驗式繪本閱讀是培養孩子對閱讀和探索的興趣,享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在體驗式閱讀活動中,老師要充分激發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讓幼兒在活動中愛上圖書,愛上閱讀。
(1)“猜一猜”激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了解繪本內容
繪本故事生動有趣,老師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猜一猜”的活動。對于小班的幼兒,老師可以讓幼兒猜測繪本中的主要角色。上節課幼兒認識了各種動物,下節課就可以選擇與動物有關的繪本故事。老師組織幼兒閱讀《小狐貍請客》時,可以遮擋狐貍的部分身體,先露出狐貍的耳朵,再露出狐貍的尾巴,再露出狐貍的爪子,此時幼兒會根據上節課所了解的動物特征猜出很多動物,有老虎、狼、貓、狐貍……幼兒的熱情被點燃了,個個積極動腦。老師慢慢移開所有的遮擋物,幼兒們恍然大悟,齊聲說:“狐貍!”猜對的幼兒非常激動,老師也要給予及時表揚。同時再次講解狐貍與所猜到的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然后再讓幼兒猜一猜,狐貍請誰來做客呢?幼兒在“猜一猜”的推動下,逐漸了解繪本的內容,并愛上繪本閱讀。
對于大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更強一些,老師可以為他們呈現繪本圖片,讓他們猜測“故事情節”。如幼兒們比較喜歡的《小豬佩奇》,里面有很多故事。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隱去文字部分,根據圖片說故事。如主題是“佩奇去度假”,老師展示的圖片中有很多與度假有關的物品:旅行包、帳篷、水壺、遮陽帽等等。幼兒們由這些物品可以猜出佩奇要去野外。佩奇在野外干什么呢?捉蝴蝶、釣魚、和弟弟喬治一起騎腳踏車、和爸爸媽媽一起野炊等。大班的幼兒能夠根據圖片猜測出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老師再系統準確地把故事講給幼兒聽,幼兒都能很認真的“閱讀”。
(2)“演一演”增強幼兒體驗,幫助幼兒理解情感內涵
繪本故事表演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大都積極踴躍地參加。即使性格比較內向的幼兒,此時也會跟著笑、跟著鬧。幼兒如果想表演得好一些,一定要充分熟悉故事內容,準確把握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和性格,因此“演一演”的環節也促進了幼兒的閱讀理解。如《三只小羊嘎啦嘎啦》就是很有趣的繪本故事。幼兒們特別喜歡“三只小羊”和“山怪”智斗的環節,而且幼兒們從這個故事中學會了勇敢,要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演一演”是幼兒體驗生活的重要環節,老師引導幼兒把繪本文字變成實際行動,讓幼兒真正體驗故事角色的心理變化,受到思想教育。尤其是故事中運用的一些擬聲詞,幼兒在模仿中體會到“三只小羊”的智斗,感受到“山怪”只是“紙老虎”,只要肯動腦筋,勇敢面對就可以戰勝山怪,這才是閱讀的收獲。老師在組織表演活動時,最好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比一比誰演的最好,最后評出幾名“最佳小演員”,每人獎勵一顆小星星。老師要特別關注表演“山怪”的幼兒,給他們較高的評價,避免幼兒課后亂貼“標簽”,引導幼兒把關注點放在故事本身。
(3)“想一想”點燃探索欲望,幫助幼兒拓展想象空間
幼兒們聽完故事、演完故事,老師要引導幼兒再往前走一步。“想一想”的環節是對故事內涵的反思,是思維的拓展。幼兒不僅會讀書、讀懂書,還能給出故事以外的探究,真正感受故事傳遞出來的“真善美”,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體驗式繪本閱讀帶給幼兒的最大收益。
如老師帶領幼兒讀完《小老鼠和大鯨魚》故事以后提出了這個問題: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小老鼠,一個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大鯨魚,他們怎么會認識并成為朋友的呢?幼兒經過思考以后大多能夠跳出故事的內容,概括出原因是“互相幫助”。由此,老師引導幼兒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怎樣和小伙伴交朋友?幼兒從故事走向生活,明確了和小伙伴相處時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
總之,體驗式繪本閱讀是幼兒獲取各種生活經驗的有效途徑。幼兒在“猜一猜”的環節,可以激發對閱讀的熱情,活躍思維,體驗猜故事的樂趣。幼兒在表演環節,可以增強對故事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理解,發現故事中的“真善美”,并融進自己的思想,達到教育目的。老師設計的“想一想”環節,可以點燃幼兒的探索欲望,拓寬幼兒的想象空間,讓幼兒學會傳播“正能量”。體驗式繪本閱讀可以讓幼兒加深對繪本故事的認知和理解,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當然,這需要幼兒老師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和交流,需要幼兒家長的關心和支持,為幼兒健康、活潑、快樂的成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