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加工制造業屬于重要的經濟形式之一,為提升我國GDP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但是,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使得制造企業近幾年受到了影響,特別是環保型生產企業使得很多制造企業難以滿足社會的生產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制造企業的發展現狀,同時闡述了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最后總結了制造企業動態成本管理模式及措施。
關鍵詞:制造企業;動態;成本管理;發展現狀;存在問題
我國的人口數量較多,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為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加工制造業每年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但是,隨著國家的重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制造業的競爭逐漸加劇。制造業只有通過強化內部管理才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而在內部管理中,成本管理屬于重要的一部分。
一、制造企業的發展現狀
(一)公司簡介
恒大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49年1月,2002年6月,改為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工廠轉變為了公司。公司主要負責研發、制造大型、配套、精密的紡織設備,比如化纖設備、棉紡設備、非制造布設備。企業的配套產品已通過國家認證,在紡織行業中屬于首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已經擁有完善的科研體系。
(二)發展現狀
中國制造業之所以得到很好的發展,主要是因為我國有很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我國政策比較支持手工制造業的發展。但是,在多元化社會下,物價逐漸上漲,使得制造企業逐漸重視成本管理。制造業只有實施動態成本管理模式,才能夠在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得到更好、更穩定的發展。
二、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制造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實際工作中一味地強調降低采購成本,將企業的管理帶入誤區,結合相關資料,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主要如下。
1采購與生產沒有銜接,主要是因為采購計劃不夠嚴謹,通常采取的是整體采購方式,使得原材料堆積現象較為嚴重。若是原材料放置時間一久,將會導致原材料變質,進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增加了制造業的生產成本。一些制造企業即便引進了高端的科技設備,但是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導致設備閑置,影響了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
2.勞動力與生產效益的差異,部分制造業未能正確評估制造業的生產能力。在人員雇傭上,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使得人員閑置情況嚴重。
3.基礎的成本控制模式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動態性,在實際的工作中預算成本、實際成本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加之企業缺乏審計部門,導致成本管理落實度不強,只停留于理論層面,使得制造企業的預算成本評估未能發揮其該有的作用。
三、制造企業動態成本管理模式及措施
(一)動態成本管理特點
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根據市場環境,調整生產組織模式,必然需要探索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動態成本管理主要是依據企業的實時生產變化,分析成本管理中的影響因素,根據客戶需求計劃制訂生產計劃,再根據生產計劃制訂采購計劃,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總結出成本管理結果。這種生產模式可能會造成企業生產排產的不均衡,從而影響產品的單位成本,因為不同的產量對固定成本的分攤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標準成本管理模式失去了其假設的均衡生產的前提,因此,以動態的目標成本對生產進行管理和控制才更有意義。動態成本管理的特點主要如下。
1.系統化管理
由于當前的時代為信息化時代,制造企業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及時上傳數據。相關部門能夠依據數據,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確保成本計算的精準性。
2.信息化管理
制造企業需要整個各項信息,及時反饋信息,使得員工能夠依據信息及時調整管理模式,確保成本預算的科學性、精準性。
3.動態性管理
動態成本管理具備儲存功能,能夠依據實際的數據調整成本管理系統,將動態成本管理的動態性發揮出來。
(二)動態成本管理措施
動態成本管理措施的優勢在于具備較強的動態性、時效性,相關人員需要明確,動態成本管理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工作效率、經濟效益等。結合相關資料,動態成本管理措施主要如下。
1.精益研發
精益研發,就是把滿足和引領市場需求作為研發產品的出發點和根本點。按照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做好產品技術水平定位,設計之初就要做好產品成本價格定位,同時要考慮為轉批生產、制造質量的控制打下良好基礎。設計之初就要有“易制造”理念。通過市場調研,真實了解客戶對產品特性、功能、質量與銷售價格的需求,確定競爭性價格,按照企業戰略要求的必要利潤,應用價值工程技術進行產品研發、設計,通過“確定一分解一實現一再確定一再分解”這樣一個連續循環的實施過程,達到對成本的持續改進。
2.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其核心是準時性、均衡化,全面推行按時按量配送制度,推進均衡生產,提高訂單快速交付能力,用最低成本、最少存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
3.部門協作
由于制造企業內涉及的部門較多,為了確保成本管理的合理性,需要完善部門的職責,依據部門工作范圍,制定針對性的動態成本管理機制,促使制造企業內的各個部門在發展中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職責,依據上層管理決策,實時調整本部門的成本管理模式。
4.調整人力資源結構
為了確保制造企業的穩定發展,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生產情況,合理調整人力資源結構。雖說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但是企業在人才選擇上也需要擇優錄用,確保人力資源水平。由于我國的制造企業偏向于勞動型產業,部分企業只一味地選擇基層勞動力,沒有重視先進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的引進。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制造企業會與國外企業開展合作,為了確保生產質量,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制造企業只有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才能夠實現制造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5.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的物價上漲迅速,一些加工制造企業的原材料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為了確保制造企業內成本管理的良性發展,需要樹立節約資源意識。在進行原材料采購,嚴格執行采購程序,綜合考慮原材料的質量、價格等因素,確保在保證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的前提下,控制原材料成本。
6.實施成本管理動態評價
在多元化當前,制造企業涉及的業務也逐漸增加,實施動態成本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制造企業在實際的動態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確管理層次,針對能夠為制造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項目需要重點關注,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
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動態成本管理進行動態評價。主要是動態成本管理并不完善,為了確保動態成本管理的時效性,需要不斷完善管理模式,制定短期成本控制,對制造企業的生產、發展結果進行考核,為制造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意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時代屬于信息化時代,制造企業必須要融入信息化技術,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制造企業通過開展動態成本管理,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提升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促使制造企業得到迅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試析制造型企業的全流程成本管理模式[J].管理觀察,2017(20):139-141.
[2]鄧瑜.加工制造型企業的動態成本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3);166-167.
[3]李正蘭.制造型企業的動態成本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7):186-187.
[4]張青.試析全面預算管理在制造型企業財務內控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7(21):65+67.
[5]牛占文,荊樹偉,楊福東.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業管理創新驅動因素分析——四家企業的案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36(07):116-126.
作者簡介:
王學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