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耀
摘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也在不斷攀升,且習慣于傳統封閉居住模式下的人們未能協調與自然的關系,使得城市土地資源矛盾的激化。而解決生存環境中存在的矛盾就成為城市建設的首要問題,本文引入景觀互動性的概念,結合口袋公園設計研究
利用現有土地資源靈活分布于城區之中的新型城市活動帶,來緩和城市人均戶外活動場地需求的沖突。在宏觀布局下思量周邊環境對口袋公園應用范圍的影響,根據人們對戶外空間需求及其實際用地狀況來選址;從微觀設計中梳理適用于口袋公園中的景觀互動性原則,為鋼筋水泥城市注入綠網及互動的彈性空間。以期口袋公園在我國未來的城市建設中,發揮其靈活高效的景觀潛力。
關鍵詞:口袋公園;小型綠地;設計原則;景觀互動性
1引言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當下,現代化讓我們感受到物質所帶來的輝煌,同時也將我們的生活密封在高壓緊閉的城市空間中。而我國城市發展長期處在粗放模式之下,加之“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為主導”的發展目標,極大削弱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性。致使原有綠地不斷被侵蝕,戶外活動的綠色空間需求愈發得不到滿足,也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舊有的傳統城市公共空間景觀大多流于形式,遵循美學原則且刻意的塑造,也悖于中國“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思想。若不能完善城市景觀的建設,忽略生態需求及社區交互等問題,則有礙于人們精神健康的追求,所以急需符合當代城市發展的景觀設計方案。西方發達城市先于我國經歷城市化,由景觀設計師羅伯特·載恩提出“口袋公園”這一新型城市公園概念,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美國城市中的問題,改善城市戶外環境及為市民提供便利。我國也在上世紀末引入口袋公園的設計原則,但擺脫不了業界大環境難以為市民提供生態交互環境。
2口袋公園的相關理論基礎
首先是社區意識,口袋公園興起就是為解決社區、城市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在社會學角度看城市社區等同于生物群落,強調人、人及自然環境的相處,而其存在的意義就是培養和諧融洽的居住共同體。社區不單以人為主,同時要有生物群落及時間線,經過長期磨合才能形成社區意識。然后是互動景觀,在提出景觀建筑學的概念后,景觀與城市人造環境密不可分,從而體現互動概念。針對現代社會人際關系中淡漠的現狀,呼吁從身邊環境入手與他人產生身心愉悅的交互感受,由此構成的景觀即是社會、生態關系調和的互動景觀。而后就是口袋公園,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有稱綠畝、迷你、袖珍或貼身公園等,在我國街心花園、街頭綠地等可為口袋公園的雛形。除了提供休閑娛樂等公共空間外,還能起到調節土地利用率及防震減災等作用的景觀斑塊。
3口袋公園的基本特征
口袋公園打破傳統城市公園所受城市自身環境的限制,分散整體后變相在地塊上的延伸,將原有整體功能散布在城市環境中??诖珗@的基本特點為:面積小且形狀不限(雙面性:承載的使用功能小及人數少,需考慮優先滿足部分需求,但易形成人性化場所提升市民幸福感)、交通便捷且人群特定(形狀不限造就放置便捷,提升距離可達性利于形成交互社區空間)和空間靈活且利用率高。其建設選址基本為有空閑就可建造,并能以私人基金或社區投標管理,作為大型公園的補充,滿足市民精神文化及環境需求。美國的口袋公園大小為1到4個宅基地為界限,為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人群,提供緩解緊張情緒及釋放心理壓力的空間;而英國袖珍公園比美國更普遍且面積從0.04-35公頃都有,在城市與鄉村中廣泛建設;而我國并未對口袋公園進行界定,帶狀、小區游園及街旁綠地都為口袋公園范疇。
4.口袋公園的功能及景觀互動表現
在土地問題尖銳的當代,缺少大型公園的社區可以通過融合多個口袋公園的功能來彌補綠地的缺失??诖珗@作為斑塊廊道機制中的斑塊,有機配合傳統公園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態功能;而社會功能比較具有針對性,為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提供特別需求;而景觀性則是大型公園的微縮,把城市地域特色也加入其中突出強調文化觀念;但最關鍵的是具有填補功能,在城市建筑間的空白、城市歷史及居住者記憶等進行擴充。景觀互動性頻繁出現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因為任何設計都是基于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強調與文化、精神等面向的融合,不同于傳統的鄰里關系以地緣、血緣為羈絆,而是需要豐富的日常社交活動來形成具有景觀交互性的社區。現在城市居住主體多元化且居住期較短,市民間的社會化服務代替原有社區共同參與性的活動,明顯發現當代城市人與人之間那種冷漠的社交觀念??诖珗@的出現并非單一自然組件,在研究中發現其具有心理復健性,因所涉及到的人群面向、區域面向廣泛,是讓城市能夠迅速感知自然并與其進行交互的便捷載體,有效刺激城市中人與自然互動的潛能。
5結語
口袋公園本就是為解決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的人如與環境和諧相處而出現的,同時它基于社區概念而存在,在時間與空間之中交叉勢必跟隨時代進步演化社區的發展??诖珗@即使完成建設后,也不是最終的呈現,還需要社區組織及設計師的后期完善形成自我進化系統,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為市民供給完美的社區環境。口袋公園是美化城市自然環境及緩解市民精神壓力的重要載體,還在不同情境中體現城市面貌及地域特色,雖然目前我國對其研究還處在初期過程中,與城市建設發展水平仍有差距,但在未來是推動城市社區環境建設的重要方式,同時在研究之中還要將我國文化融于口袋公園設計中,這對我國未來城市發展有著積極而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