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 孫越鵬 張璨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制劑新技術在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中的系統研究和應用作用。根據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的特點和性質,根據藥物情況對影響其穩定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并且研究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在利用制劑新技術的具體方式。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在脂質體、微乳和復乳、微球等方面的制劑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已經逐漸在擴大,而且在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中的應用效果也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制劑新技術;多肽;蛋白類藥物;給藥系統;應用效果
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主要是一種藥用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質,隨著我國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該類藥物目前已經成為生物技術新藥的主要品種,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類藥物。和傳統的化學合成類藥物相比較,該類藥物具有較多的特點。第一,生物技術新藥隔人體內的正常生理物質比較接近,因此服用之后可以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而且藥理針對性強,安全性高,活性也比較高。第二該類藥物的分子量比較大,所以不具備穩定性,在服用之后很容易被腸道中的蛋白質水解酶所降解。第三生物類藥物半衰期短,利用度不高,而且不容易通過生物屏障。在進行應用治療的時候通常會對該類藥物進行注射給藥,基本劑型為凍干粉針劑和注射劑,但是患者一般情況都會進行頻繁注射,所以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及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隨著生物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些年來有關脂質體、微球等制劑新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將其應用在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給藥系統的方式也在逐漸推廣起來。
一、多肽、蛋白質類藥物穩定性
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具有嚴格的空間結構,而且還復雜的一級結構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與生物活性之間的聯系緊密。影響生物活性的因素有很多,任何會導致蛋白質折疊結構解體或松散的因素都會影響生物活性,而且對于一些物理性和化學性的降解作用也對不同的環節產生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處方制劑,制造生產過程,儲存流通過程和純化操作過程等。通過物理降解作用會使蛋白質進一步的沉淀和凝聚,這樣會進一步加快蛋白質變性的速度最終導致生物活性降低或者喪失,從而影響到藥物的性狀以及制劑的穩定性[1]。而化學降解作用也會直接對蛋白質藥物的生物活性產生影響,而且會對人體產生大量的不良反應,不利于臨床治療。
二、制劑新技術
在生物活性、免疫原性、理化性質以及生物半衰期等方面,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劑型設計的時候必須要針對提高穩定性,增加吸收等方面進行研究,保證相關制劑新技術在應用之后可以改善藥物吸收問題,并且提高穩定性。
(一)脂質體
脂質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將藥物包封于類脂質雙分子層而形成的一種超微型球狀載體制劑。可以利用大小和結構將其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主要包括多層,小單層,中等大小單層和大單層脂質體。另外按照制作的方式將其分類可以分為干燥法制得的脂質體,逆相蒸發法制的脂質體以及多室脂質體三種。另外脂質體還能夠對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進行承載,從而能夠保護藥物的生物活性,增強藥物的穩定性,同時還可以延長藥物的半衰期,延緩釋放時間。另外脂質體還可以與人體細胞產生較多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吸附、融合、內存和脂質交換,從而也加速了藥物的吸收作用。脂質體制劑新技術形成的多胺和蛋白質類藥物主要有胰島素,阿糖腺苷,IL-2,葡萄糖氧化酶,IFN,超氧化物歧化酶,天門冬酰胺酶,以及其他各種疫苗等[2]。
(二)微乳和復乳
乳滴直徑小于140μm的乳劑通常被稱之為微乳,而復乳則主要指的是具有兩種不同類型乳劑合成的復合型乳劑。對于藥物生物活性的穩定和培養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有利于緩釋藥物作用。經過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已經開發出了以膽固醇、磷脂、脂肪酸為油相,胰島素和蛋白酶抑制劑為水相的胰島素微乳,通過口服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濃度[3]。之后,又研究出了脂肪酸甘氨膽酸鈉乳劑,通過硬酯酸和甘氨膽酸兩者共同口服之后的作用能夠有利于促進胰島素的吸收,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隨后研制出的環孢素微乳制劑也能夠大大加強環孢素在消化道內的吸收程度同時也提高血藥濃度,增強藥物臨床治療效果。而且只要劑量也大大減少同時降低了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率[4]。
(三)微球
微球主要是一種直徑在1~250μm之間的微小球狀實體,能夠在藥物中進行溶解和分散高分子材料,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目前微球中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制造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主要包括葡聚糖、淀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白蛋白、明膠、聚乳酸(PLA)、聚內脂、聚鄰脂以及聚酐等。另外,微球在非注射途徑給藥系統和緩解控制注射給藥系統方面都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而且臨床療效高,不良反應少。
結束語:
目前在人類疾病治療的過程當中,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目前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100多種生物技術藥物已經上市,而且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有723種生物技術藥物正在接受評審,有700多種藥物正處于早期研究階段,而且還有200種以上的藥物已經進入最后的審批階段。目前隨著制劑新技術應用于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系統中的研究不斷增加,相關的制劑形式也逐漸成熟起來,但是該類研究仍然是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仍然沒有得出準確的結論,還處在實驗室研究和動物實驗的階段,因此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夢薇. 中藥制劑提取凈化新技術的研究進展[A]. 中國商品學會.中國商品學會第五屆全國中藥商品學術大會論文集[C].中國商品學會:中國商品學會,2017:3.
[2]王征. 生物制劑內毒素檢測新技術-重組C因子內毒素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和應用[A]. 中國藥學會.第六屆生物技術藥物理化特性分析與質量研究技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中國藥學會:中國藥學會,2018:1.
[3]呂春暉,劉皓.中藥制劑開發現狀的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8(16):67-68+71.
[4]王強,易欣宜,徐芳輝.藥物制劑新技術在現代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