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廣湖
摘要: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人們立足于社會所需要具備的優良品格。初中生是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人公,也是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應當積極培養他們遵守誠實守信的行為準則。因此,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將誠信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實際的教育要求,合理采取對策以幫助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本文針對如何在初中班級自主性管理中開展誠信教育,進行了具體的探究和討論。
關鍵詞:班級管理;誠信意識;實踐
放眼當前的社會,有錢財觀念至上的不良效應嚴重影響著成人世界,使他們失去誠信品質,做事造假、不信守承諾,在個人行為和道德品行上有著兩面性,不值得別人信用,這對在日常生活中還沒有塑造獨立人格以及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青少年來說,帶來了非常不良的影響。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校園教育,在學生中開展積極的誠信教育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誠信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基礎,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優秀品質,教師應作為德育教育的重點教學目標實施到班級管理中,使學生及時接受正確的誠信理念和品質思想的熏陶,進而在無形中不斷加強自身的誠信意識,促進他們將誠信作為行為標準來嚴格要求自我,成長為具備誠信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
一、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誠信榜樣
德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是德育教育的實施者和引導者,需要以身作則,以德育人,在學生中塑造榜樣的力量。教師的行為和品質會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影響,若要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教師應當以高尚的品德以及誠實守信的個人魅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教師需時刻留意自身的言行,嚴以律己,起到教師的表率作用。教師應在上課時,準點開始教學工作,按時下課,不因個人原因拖延課堂,以自身的實際行為獲取學生的信任,在學生中樹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1]。
例如,班級中有幾名學生經常發生遲到的現象,不僅破壞了管理秩序,可能還會影響班級獲得流動紅旗,為避免學生發生上學遲到的現象,教師可從自身做起,堅持每次提前二十分鐘到達學校,并且在組織班會時,向學生強調注重集體意識,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使學生明白個人的遲到行為會對班集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教師還可采取激勵方式,向學生承諾若在一個月內無人遲到,教師將獎勵一次聚餐活動,通過嘉獎學生遵守約定的正確行為,使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鼓勵、相互提醒,不僅提高了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自覺性,還促進班級體的凝聚力。誠信教育無小事,教師通過以身作則,以個人高尚品行影響每位學生,促進學生自發的規范自我行為,共同打造良好的班風班紀。
二、輿論引導,形成誠信氛圍
誠信不是學生天生就具備的,它需要在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中進行培養。為了使學生在班級中體會到誠信文化的力量,教師通過學校的德育活動為有效載體,在班級管理中提高輿論發揮的作用,打造誠信教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講究誠信,積極寫作業,不抄襲不作弊;并在實際生活中以誠信為本,不向教師和家長欺瞞,不說謊話、大話。此外,教師還應當發揮誠信輿論的積極影響,以誠信為主題,在班級內部開展豐富的活動,讓誠信教育深入人心。
(一)在班級內的“優秀作品展示區”制作一塊關于誠信主題的故事專區,以展示學生收集到的古今內外的誠實守信故事;并在班級里張貼關于誠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在每天進行晨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班級中的學生按照順序分享一句或一段和誠信相關的名人名言[2]。
(二)積極組織誠實守信主題活動。教師可在班級教育墻報中設置主題為“言必行,行必果”的誠信專區。定期在不同的學期階段組織2至3次的“誠信與我共成長”類型的主題活動。并結合誠實守信的主題進行班級的手抄報競賽、優秀故事演講選拔等。在參與這些教育活動后,有利于幫助學生加強重視誠信的重要作用,并從自身開始進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當一名誠信的優秀青少年。
(三)教育情境創設,進行誠信文化影響和滲透。教師可充分運用班級中的圖書一角進行“誠信借閱”的活動,在沒有人記錄和監督的狀況下,引導學生自主展開誠信借書的活動。此外,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測試時,教師還可讓學生自己選擇采取誠實測試還是由教師監督測試。通過有針對性的誠信情境創設,促進誠信文化逐步影響學生自身的行為規范,使班級里樹立起“人人講究誠信”的班級風氣。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從學習、寫作業、測驗、清潔衛生、借閱書籍等方面做起,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避免出現撒謊、抄寫作業、測驗作弊等錯誤行為舉止,有效培養學生優良的誠信品質。
(四)教師還可定期為學生講解千金一諾、立本為信、烽火戲諸侯等誠信故事,并邀請誠信事跡的先進人物為學生開展講座等。通過展開形式多樣的誠信活動,在班級內積極營造誠信氛圍,在其輿論的影響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誠信意識。
三、實施內容具體的獎罰機制,使學生自主踐行誠信
學生應當處于誠信教育的主體地位,他們有自己的獨立觀點、善于發生變化,容易受到誘惑,因此,實施誠信教育必定是一場持久戰。教師需要配備一定的耐心和信念,不斷堅持地進行誠信文化的教育行動,教師可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設置一系列具體的誠實守信獎罰機制,幫助班級里的學生自主培養誠信品質,形成良好的誠信觀念。
例如,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實施關于誠信的“行為規范管理制度”,針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規范管束,促進學生形成誠信做人做事的高尚品德。此外,教師還可制定“學生誠信記錄”“誠信自主監督表”,運用“學生誠信記錄”來統計下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的個人誠實守信行為以及撒謊、抄襲作業、測試作弊等錯誤行為,同時依照設定的“行為規范管理制度”進行分數的加減,最后在每個月的月末進行數據統計,對于分數較好的學生則評定為當月的“誠信學生”,在班級中進行鼓勵和嘉獎[3]。此外,教師制定的“誠信自主監督表”交給紀律代表分發為一些誠信分值較低的學生,督促他們每天開展自我監督評估,以此促進他們加強自制能力。而對于沒有達到誠信標準的學生,耐心向其了解原因,提高對他們的監督,有效改進他們的行為規范。通過一系列的制度使班級學生形成誠信自律的良好習慣,并自主踐行誠信行為。若學生已培養了一定的誠信習慣,那么將進一步提高誠信品行。
四、誠信文化建設,形成誠信集體
德育管理的最高層次在于進行文化建設。通過集體管理分析,發現在進行誠信教育的過程中,被動的知識灌輸不如靈活的知識滲透,前者是簡單的知識傳遞,后者是具有策略性的交流與促進。而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做到以誠信為本,不說假話、大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教師的努力說教,經常缺少創新性,不僅很難發揮到積極的教育影響,反而會使孩子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可能會讓他們走到誠信的背面。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通過組織誠信知識競賽、征文活動等教育活動,在班級學生中建設起誠信氛圍,形成誠信集體,這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對策[4]。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社會熱點信息,來進行誠信教育。比如恒大在進行亞洲冠軍賽之前,換掉了胸前牌的事情,就是嚴重違反了商業契約精神,這個可以作誠信教育的反面素材,加以引導學生向正確的行為方向去發展,教育他們以此為戒,做一個講誠信、守信用的人,才能被社會所認可。另外,關于阿里內部員工違反規定搶月餅而給辭退的事件,也可作為誠信的教育素材,進一步轉化為誠信滲透的正確時機。通過使用大量的誠信教育信息,搭建為進行誠信教育的基礎,從而推進形成一個有誠信品質的優秀班集體。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展開誠信道德教育,是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同時是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主人公以及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的需要。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客觀條件和資源,及時有效地向學生組織誠信教育活動,以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積極的誠信觀念。
參考文獻:
[1]田軍.班級建設從加強誠信教育開始[J].學苑教育,2018,000 (011):P.7-7.
[2]陶軍.談班級管理中的誠信教育[J].甘肅教育,2017(007):33.
[3]高順杰.建誠信檔案,班級管理的突破口[J].新教師,2017(001):44-45.
[4]孔鈞.誠信意識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6(3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