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摘要:為探討當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對湖北省的6所高校737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大學生國家認同包含政治實體認同、政治規范認同、政治績效認同、文化認同四個維度。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過程中存在一些矛盾現象:如對執政黨的認同度較高但是對政府及其相關機關缺乏信任;對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認同度較高但是對社會保障、就業、貧富差距等方面評價較低;同時發現性別、政治面貌、學生干部經歷、專業性質等因素對國家認同存在較大影響,最后基于此探討加強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的路徑。
關鍵詞:國家認同;大學生;政治認同;文化認同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7]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夢實現,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團結奮斗。如何增強中國人民的國家認同,對于維護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體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中堅力量,他們對國家認同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因此,了解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增強提升大學生國家認同的針對性。
為開展國家認同的實證研究,外國學者建立了如世界價值觀調查(WVS)、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國際問題調查項目(ISSP)和等國際性數據庫,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報告。[8, 9,]本研究主要從政治維度和文化維度,將影響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內容分解為政治認同(政治實體、規范、績效)和文化認同,設計測量指標和問卷,對影響國家認同的各影響因素進行描述分析與考察。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筆者在湖北省6所高校實施的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768份,其中有效問卷737份,有效率為92.1%。信效度檢驗結果良好,KMO值為0.934,Bartlett's球形檢驗達到顯著性水平。同時,通過四個分量表的相關性檢驗,相關系數絕對值r在0.8-1之間屬于高度相關,說明國家認同與四個分量表都有高度相關性。
調查的基本情況
國家認同的描述性分析
當前全國大學生國家認同總體狀況較好。若將各維度題項總和換算為5分值,其均值為4.19。從具體內容看,文化維度的認同度最高,均值為4.658。其次是大學生對政治規范(4.58)、政治實體(4.505)。政治績效(3.94)評分最低,其中,大學生對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際外交方面認同度較高,分別為4.42和4.33。而在“文化建設(3.91)、生態文明建設(3.78)、解決就業問題(3.76)、民主參與(3.78)、教育公平(3.68)、社會保障(3.86)縮小收入差距(3.44)”方面均低于整體平均水平。表明大學生既認同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關注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問題。
三、國家認同與大學生基本特征的關系
為了進一步觀測大學生基本統計特征對其國家認同的影響,除宗教信仰和民族兩個變量未納入分析,筆者對不同性別、年級、生源地、學科、政治面貌以及是否為學生干部的大學生的政治實體、政治規范、政治績效、文化認同方面進行卡方檢驗。
卡方檢驗結果表明,不同性別、政治面貌、學科、是否為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政治面貌因素上的差異最為典型,在三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對我國政治實體中,共產黨員(含預備)、共青團員、群眾選擇“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得分相對百分比依次為81.9%﹥70.3%﹥66.2%,即三者的政治實體認同度依次遞減,對政治規范和文化認同也依次遞減(后兩項作答累計百分比:82.0%﹥69.9%﹥60.3%、83.4%>72.56%>67.56%),即三者三個維度的得分依次遞減。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不同群體特征大學生國家認同有顯著差異
1.性別。性別在國家認同兩個方面有顯著差異,分別是政治規范和政治績效。從比較分析看出,男生可能因其性格差異、在校期間關注社會熱點的熱衷程度與思維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導致其認同感在這兩方面明顯高于女生。
2.專業性質。專業性質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四個方面都有顯著性的差異,呈現出人文社科類>藝術類,理工科類>藝術類學生的特點,至于人文社科類學生和理工科類學生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異。筆者認為,這與藝術類學生相對不夠關心政治有關,表明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強。
3.政治面貌。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國家認同有顯著性差異,在政治、文化維度中均保持黨員>群眾,團員>群眾。但團員和群眾的認同度沒有明顯差異。大學生黨員對國家認同的認同度明顯高于其他群體,不僅體現了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示范性,也折射出高校的黨建工作、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頗有成效,也說明了更高的政治追求會產生更高的國家認同。
4.學生干部經歷。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學生在國家認同的四個方面要明顯高于沒有擔任干部的學生。客觀說明了學生干部思想上可能更成熟,他們在擔任學生干部的過程中接受了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組織鍛煉,對時事政治、國家大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觸,因此,他們對國家認同更加理性、成熟。
(三)討論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國家認同狀況整體良好,對文化認同度最高,大學生國家認同與文化自信兩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正向的互動性。但對政治績效認同度最低,在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全面發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讓人民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滿意的工作收入、更安定的住所,保障他們過上更富裕、更體面、更有尊嚴的生活。最后在大學生各項基特征對國家認同的影響評價中,我們發現,政治面貌、學生干部、專業性質都對國家認同度影響較大。因此應著力提升大學生個體素質。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力量,要強化國家意識的培育,并要凸顯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人文精神,同時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因為無論是民主政治建設,還是主流文化認同、人文素養提升,都只有外化為每個人的實際行動,才能體現出強大生命力,真正實現理性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