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菊容
摘 要:初中語文的核心素養概括來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綜合性的創造性練習,具有綜合性、創造性和技能性的特點,所以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然而,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普遍覺得作文難寫,老師普遍覺得作文難改。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作文指導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我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培養興趣,堅持寫作。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往往是先產生了興趣,然后才有了去做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其實,寫作文也是一樣的。我們的學生幾乎總是把寫作當成是一項任務去完成的(當然,很多時候,老師也是把寫作當成是一項任務去布置的),這樣一來,他們是被動的去寫作,他們內心對寫作是排斥的,結果自然就寫不好。
對于七八年級的學生,我要求他們每周寫一篇周記,不限定題目,不限定內容,也不限定字數,讓他們自由去寫,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寫自己喜歡寫的東西……我常常對學生說:“你不要把寫周記當做是一項作業一項任務去完成,你就當成是在和老師聊天。你心里有什么想說但又不知道該跟誰說的,或者有一些想對父母和其他人說但又不好意思說或者不知道怎么開口說的,又或者對老師的工作有一些什么建議意見,再或者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難,甚至于你心中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想法,等等,所有這些你都可以寫在周記里面。你也可以當老師是你發泄情緒的一個垃圾桶,有什么不好的情緒、不好的想法、不愉快的經歷,通通都倒入這個垃圾桶里。”
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既發泄了自己的情緒,又在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喜歡寫作了,至少不會再對寫作排斥了。
二、關注生活,注重積累。
很多學生覺得寫作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胸無成竹”,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肚子里沒有貨,腦袋里沒有素材,需要用時自然倒不出來,看到題目當然就感覺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了。好的作文都是靠平時積累出來的,多讀、多看、多想、多寫,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時才能做到思如泉涌、游刃有余。
其實,作文素材都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多讀書,多觀察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去把那些覺得可能會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進行收集整理。我常常要求學生備一個積累本,把平時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甚至進行句式仿寫。同時,也把生活中自己親身經歷的或發生在身邊的一些凡人小事但卻有著特殊意義的經歷記錄下來。再者,在讀書的過程中,突然產生的一些靈感,或者對自己看過的書籍有一些感想,也都及時記錄下來……有時候,我也會把自己隨筆寫的一些片段或者文章念給他們聽,以此來給他們做示范,帶著他們一起堅持。
三、挖掘教材,滲透技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在于平時的點點滴滴的訓練,常規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學習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的技法亮點,這些技法亮點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法寶。所以,我常常要求學生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首先自己總結歸納出課文里好的寫作技巧,然后給他們一個話題,讓他們試著運用這一技巧寫一個片段。長此以往,這些寫作技巧就會潛移默化地印在他們的腦海深處,他們在寫作時也就自然而然能夠運用自如了。還記得上完《白楊禮贊》這一課,同學們都對這一課中所運用的欲揚先抑的手法印象深刻,在后來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同學都運用到了欲揚先抑這一寫作技巧。
四、經常鼓勵,樹立榜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處在自尊心、榮譽感比較強的時期,他們渴望得到表揚。所以,每次寫作,我都會精心挑選幾篇寫得好的作文,在課堂上把它們當作范文念給全班同學聽,邊念便說它的優點,甚至就直接找學生來進行點評。一方面,被念作文的同學得到了表揚,他們對寫作就會越來越感興趣,積極性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其他聽的同學也會得到一種激勵,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長處,同時,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夠享受這種待遇,在全班同學面前“長臉”。
總之,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勇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收獲,以后,我將繼續學習,不斷提高,爭創佳績。
參考文獻:
[1]黃順. 親情教育,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初中作文輔導的一點心得[J]. 貴州教育(23):38-38.
[2]胡曉玉. 關于起步作文指導的幾點想法——名師教學觀摩課聽課心得[J]. 新課程(小學), 2017(10).
[3]林海云. 反思進步,總結提高——初中作文教學問題反思與指導[J]. 作文成功之路(下)(4).
[4]白寶音. 淺析初中語文教材在作文教學中的利用[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9):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