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超
摘要:鄰里空間作為村民生活的基本空間,使用頻率高,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更為民所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村落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這使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方式和行為活動發生了很大轉變,發現村落鄰里空間社會關系網的存在價值,以達到對現有鄰里空間的規劃、更新、完善和補充,為傳統村落鄰里空間帶來新的活力,以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使其村落鄰里空間場所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關鍵詞:村落 鄰里空間 設計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在鄉村,鄰里空間都可以看作是維系和發展社會關系的重要活動空間[1]。人們通過在空間中彼此間的交往互動,不僅可以得到信息,還能通過空間中的交往來組織生產和生活,可以說是人們在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中所需的最基本的需求空間。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活動空間,鄰里空間是整個社會交往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顯著加強。然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許多問題,鄰里空間只在少數傳統村落中呈現良好的狀況,多數村落仍未得到改善,政府加大投入成本和關注力度,卻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顯現,對于主觀意義上傳統村落鄰里空間設計的失效,也間接的導致了鄰里空間資源的毀壞和浪費。
二、研究意義
村落鄰里空間的設計和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在目前快速發展中,一些只注重經濟利益或外觀形象設計而忽視村落村民根本需求的鄰里空間設計已是屢見不鮮,設計當中存在許多缺點,不適合村民們的溝通交往。能否真正意義上發生鄰里交往,以推動加快改善傳統村落人居交往環境還存在一定問題。鄰里空間的設計,必須要根據傳統村落村民們的需求進行組織設計和定義,進而形成一個具有良好功能的鄰里空間。滿足村落村民們的日常交往、社交和各類娛樂活動的空間需求,為村民們相互間的各項交流、交往等提供便利的場所,盡可能增加村民們相互溝通的機會。因此,鄰里空間的設計必須要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設計出村民們參與性較高的鄰里空間,增強鄰里空間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建立起更為和諧的鄰里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1971年,在楊·蓋爾所著的《交往與空間》中,研究人們在戶外活動中的心理以及物質條件,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分析在社會中人們活動的規律來指導建筑布局,采用不同的空間形式,讓人們聚集或分散在活動中,在能夠使用的建筑空間下,進行不同程度的開放設置,并詳細分析解讀戶外交往空間的質量,進而從宜人的相關設計原則中,發掘到能促使提高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積極性的方法,可以創造出一個富有人性化并充滿活力的戶外空間[2]。
三、鄰里空間的作用
(1)提供交流場所
人們的社會互動交往行為,是維持社會關系平衡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正是由于鄰里空間的存在,人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們的交流和溝通,并在交流過程中獲取信息,在一起組織生產、共創財富。
(2)滿足心理需求
荀子曾經說過:“人之生也,不能無群。”從古代到現在,人們都在社會互動交往中進行信息的傳遞與交流,逐漸成為了促進社會進步和維護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社會交往,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對人們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有指引作用。
(3)促進鄰里交往
人們創造了豐富的建筑空間環境,這與人們的鄰里互動活動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是雙向作用的。建筑空間環境中,合理的鄰里空間布局可以促進人們的交流和交往,更好的融洽鄰里關系,豐富鄰里空間的活動氛圍。楊·蓋爾所著的《交往與空間》中,指出導致人們溝通交往缺乏的主要問題,在于空間中各種功能的單一、離散分布與缺乏聯系。因此,鄰里空間的建設,對于創建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3]。
四、鄰里空間形態的延續
村落鄰里空間多樣化的空間形態和特征,詮釋著鄉情、宗親以及落葉歸根等深厚民族情感,并且傳統村落的村民們之間本來就有著天然的聯系和共同的情感基礎以及生活方式,所以在傳統村落的鄰里交往中,鄰里空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村落的村民們在鄰里空間交往需求、行為特征等方面的特點,找出村落鄰里空間中所存在的基本問題,并對鄰里空間延續、布局、層次劃分、組織構思、尺度把握、人文環境營造等幾方面提出了相關的設計原則和策略,構建村落鄰里空間的設計體系。通過對村鄰里空間的設計營造,分析表明:村落鄰里空間的設計營造應秉承著鄉土環境設計的指導思想,合理地控制設計深度和參與度,充分遵循鄰里空間設計原則,真正做到設計以人為本,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價值。首先鄰里空間設計要與村落格局、尺度、環境相協調,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體現地域性,倡導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理念;其次,鄰里空間設計要把握人性化的設計尺度,營造宜人的鄰里空間環境,注重村民實際功用和在空間中的心理感受,促進鄰里關系和諧發展;最后,營造較高的品質感和氛圍感,更要體現出典型的地域鄉土風貌特征,融入山水、田園、宗族等傳統意向,為村落保留個性特色,增加村民歸屬感。美國設計大師丹·凱利(Dan Kiley)曾說過:“重要的不是設計,而是生活?!彼妙V呛蜆闼氐恼Z言告訴我們生活才是規劃和設計的本質。
村落不僅突出了當地的村落空間格局、建筑文化和傳統藝術,也體現出了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融洽的關系。村落都能稱得上是一種精神文化遺產,它反映了人們與自然界和睦共處的文化精神和空間記憶。在村落鄰里空間的設計中,如何考慮并尊重生活,得十分重要,而尊重生活在很大層面上是基于村落鄰里空間的合理和巧妙運用上。只有按照人的尺度、人的需求、人的活動方式去設計我們的村落鄰里空間,才能使得傳統村落鄰里空間更具有活力和富有生活氣息。
參考文獻:
[1]姚中.鄰里交往空間的有效性[D].同濟大學,2008
[2]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5]李立新.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02
[18]周文哲.基于人文理念的濟南現代居住區鄰里空間藝術設計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