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諸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應運而生,并逐漸普及到各個行業(yè)和領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共青團建設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共青團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務青年學生等發(fā)揮了作用,新時代下,高校需要將共青團建設與新媒體融合,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拓展團建的內容,提高團建的質量。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新媒體給予高校團建的機遇、挑戰(zhàn)以及如何利用新媒體提高高校團建的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團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網絡
一、新媒體給予高校團建工作的機遇
高校借助新媒體開展團建具有諸多優(yōu)勢,它能夠突破傳統(tǒng)團建模式的弊端,發(fā)揮網絡的實效性與廣泛性,切實提高團建的質量,具體而言新媒體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媒體拓展了高校團建工作的空間。新媒體作為一種網絡化的新事物,其具有資源豐富、交互性強以及普及廣泛等特點,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種新媒體為廣大團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新媒體還突破了傳統(tǒng)團建方式單一的弊端,它可以借助諸如音樂、微視頻等多種載體作為傳播信息,使團員可以及時接受觀看,并且實時交流,提高了團建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媒體增強了高校團建工作的自主性。傳統(tǒng)的團建工作中,一般都是團員被動接收信息,無法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興趣了解團建內容。新媒體改變了這種現狀,它可以使高校的團員借助微信等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政治新聞和時事資料,將過去的被動學習心理轉化為主動學習心理,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習慣。同時,新媒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手中只要有手機和電腦等移動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瀏覽相關信息,增強當前大學生的政治認知。
最后,新媒體提高了高校團建工作的實效性。新媒體具有雙向互動的功能,高校內的團建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或者微博等新媒體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由于網絡具有匿名性,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工作人員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新媒體還能夠針對突發(fā)事件快速反應,將相關信息及時發(fā)送給大學生,管理好校園輿論,減少不利事件的發(fā)生。
二、新媒體帶給高校團建工作的挑戰(zhàn)
雖然新媒體可以創(chuàng)新高校團建工作,有效提高團建工作的質量,但對其存在的危害也不容忽視。新媒體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工具和載體,使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增加,但是在網絡中存在眾多不良信息或者誘導性的謠言,這對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如果大學生無法判斷這些錯誤言論,而是盲目傳播和效仿,將嚴重損害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降低高校團建工作的效果。
另外,新媒體為廣大團員同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場所,但是由于部分學生自我約束力不高加之法律意識淡薄,經常討論一些政治敏感話題,新媒體的普及也使學生變得依賴網絡,面對面的口頭交流減少,對大學生的健全人格產生危害。
除此之外,新媒體培養(yǎng)了團員的獨特性格和民主精神,這對高校團建工作的監(jiān)督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團建工作的管理人員需要積極滿足團員的要求,將團建工作變得公平公正公開,解決團員存在的疑問,這也對管理人員使用新媒體等開展團建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需要他們不斷提高工作素養(yǎng),轉變傳統(tǒng)的工作觀念,以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應對新媒體帶來的團建問題。
三、基于新媒體的高校團建工作策略
面對新媒體給予高校團建工作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團建工作人員需要提高自己的新媒體素養(yǎng),利用新媒體做好政治宣傳,把控好輿論動向,通過新媒體提高高校團員的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水平。
(一)提升高校團建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yǎng)
新媒體素養(yǎng)是指認識和應用新媒體工具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團建工作者只有從思想上認識新媒體的對其工作的利弊才能科學合理的應用它,進而保障團建工作的高效開展。
一方面,高校需要借助各種途徑宣傳和普及新媒體技術,使廣大團建工作者認識到應用新媒體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堅定團建工作者使用新媒體的決心,打造一批具有較高應用能力的新媒體工作人員,主動吸納能夠使用新媒體的團員干事,使他們利用新媒體進行政治思想的宣傳。另一方面,高校還需要拿出部分資金對團建工作人員進行關于使用新媒體的培訓,可以借助高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以及聘請相關專家到校指導,使高校形成完善的新媒體宣傳部門,通過團建工作者的合理分工在高校內營造良好的網絡化團建環(huán)境。
(二)提高新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
由于在新媒體之下的發(fā)言和討論具有匿名性,如果監(jiān)管不力,很容易引導學生走上錯誤的道路。高校團建需要針對大學生經常應用的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進行監(jiān)管,杜絕不良信息的言論,針對學生發(fā)布的錯誤觀點及時教育和糾正,防止不良言論進一步擴大化對高校造成更大的影響。
新媒體在監(jiān)督之下還需要保護好大學生的隱私權,針對部分學生提出的困惑等通過匿名功能主動、耐心的予以解決,成為大學生的心靈導師,使大學生真正認可團建工作。另外,高校還需要借助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大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不隨便轉發(fā)謠言,做好預防工作,使高校團建工作能夠健康有序的開展。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團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的出現可以活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形象化,提高高校團建工作的針對性。
高校團建工作人員可以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上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的公眾號,經常性的推送思想政治信息,使大學生可以觀看相關文章或者教育視頻,引導大學生形成主流價值觀念,避免網絡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響。同時,高校還可以使用新媒體工具開展政治思想方面的競賽,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動力,使高校團建工作的效果不斷提升。
總之,新媒體同高校團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團建質量,其對于大學生思想水平與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團建管理人員需要提高應用新媒體的能力,發(fā)揮新媒體在團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邱淑云.網絡時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05).
[2]趙揚.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3]李建軍.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陳書琳(1992.07--);性別:女,籍貫:福建省福清人,學歷:本科,畢業(yè)于福建工程學院;現有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黨、團建工作。
(作者單位:福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