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摘 要: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其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然后闡述了中國水土流失現狀和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和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積極作用與重要性,最后對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具體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一、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
(一)導致耕地減少,質量下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據統計,建國以來全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約266·67萬hm2,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在100億元以上。每年流失的土壤,相當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cm厚的沃土。據統計,目前我國北方沙化面積已擴展到20萬km2,潛在沙化面積達16萬km2。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隨著對耕地資源的破壞,直接造成糧食播種面積的減少和糧食單產的下降,并進一步導致糧食總產量的下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二)淤積江河湖庫,加劇水旱洪澇災害
水土流失淤積河床,降低江河防洪能力。黃河年輸沙量達16億t,成為世界河流輸沙這冠,其中4億t淤積在下游,形成千里懸河。長江也日益混濁,每年進入中下游的泥沙達5.3億t之多。建國以來,泥沙淤積水庫、塘堰達200億m3,等于損失上百個大型水庫,影響農田灌溉和城鄉供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達100億元。
(三)使生態環境惡化,造成貧困,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西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1986年的9790.06萬hm2減少到1999年的8953.57萬hm2,減少0.7%,10多年來對水土流失的治理時起時落。目前西部的生態環境正呈現出由系統結構破壞向整體功能紊亂演變的態勢。據調查,沙漠化危害嚴重的西部地區1995年農村人均產值1014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4.2%,為東部地區的1/5。
(四)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統計,全國有60余座市鎮常年受到滑坡、崩塌的侵擾,50余座市鎮受到泥石流的侵擾。1998年,全國發生各種不同規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約18萬處,其中規模較大的477處,死亡1573人,受傷1萬多人,毀壞房屋50多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70億元。
(五)嚴重影響我國建設事業的發展
水土流失嚴重威脅著我國大中城市、工礦企業和國防要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北方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大中城市,受風沙危害嚴重。北京北部的壩上地區,近9年來流沙面積增加了39.9%,渾善達克沙地近7年來流沙面積增加了93.3%,風沙仍在緊逼北京城。全國有1300多km鐵路、3萬km公路、數以千計的水庫和5萬多km長的灌渠常年受風沙危害。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1)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
(2)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還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
(3)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損壞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
三、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具體措施
(1)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在防洪減災方面,要科學安排洪水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在應對水資源短缺方面,要協調好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方面,要加強預防、監督和治理,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水資源保護方面,要加強水功能區管理,制定水源地保護監管的政策和標準,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和總量,嚴格排污權管理。
(2)構建水網體系要構建一個水網體系,以此來提高水資源與水環境總體承載能力。如山東省2002年12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一期工程每年向它省調引長江水幾億立方米;2003年12月膠東調水工程開工,每年向膠東半島調水1.4億砂。
(3)治污、限污,防治結合治污、限污,減少水生態污染派從源頭上抓水污染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利用經濟、法律、行政、技術等手段,加快水污染防治進程。各地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推行清潔生產及廢水內部處理、達標排放,發展生態產業,減少水源污染。
(4)重視水土保持,明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重要性具體說來,主要有:①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上坡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幽、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②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上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還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③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損壞率。因此,水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注重水土保持是關鍵。
(5)合理運用高新技術產業水利是一項傳統行業,但是也必須用高新技術為其注人活力,要采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現代通迅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以及自動技術等對其進行技術改造。
(6)不斷更新的理念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必然會產生對水利需求的不斷增長和上升,這就要求治水的理念不斷更新和發展。水利理念落后于水利需求,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必然會影響和阻礙水利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其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十分嚴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作用巨大。
參考文獻:
[1]馮尚友,劉國全,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框架.水科學進展,19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