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瓊
摘 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跨越發展,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需要,為企業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支持。本文以湖南企業為例,從財務文化作為切入點,探討中國制造背景下湖南企業財務文化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湖南企業;財務文化;創新策略;“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聯合其他多個部門發布,旨在提升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從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是我們在汲取以往經驗教訓基礎上,主動應對產業變革的選擇,如今,世界經濟格局處于調整期,金融危機還在持續,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全球科技革命也迎來了新的突破,制造業、信息技術之間實現了深度融合,在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突破下,發達國家開始推行再工業化發展戰略,發展中同家也主動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希望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在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湖南企業也要把握“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契機,從生產模式、企業文化、人才管理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主動應對、前瞻布局,方可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企業財務文化屬于企業文化的組成之一,在企業財務文化的建設上,也要基于“中國制造2025”作為背景進行改革與創新。
一、中國制造的內涵與成就
(一)中國制造的內涵
在2007年我國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開通,此后,高鐵海外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下,我閏高鐵贏得了大量訂單。中國的先進管理理念、文化技術和外交理念,都通過高鐵項目的建設進入到世界各地,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制造產業,已經不是單一的商品輸出,還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在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同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的思路是要走特色新型工業化路線,以促進制造業的發展作為主題,做到提質增效,促進新興信息技術和制造業之間的融合,推進制造產業的智能化發展。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中國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走出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二)中國制造的成就
1.科技含量得以顯著提升
雖然在全球范圍內,都可以看到中國制造的身影,但是在以往,中國制造卻常常與負面掛鉤,如“產品質量低”“技術含量差”,隨著我國對人才、教育以及科研資金投入的增加下,中國制造有了一個優越的發展環境。根據2017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顯示:我國的創新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排到了22位,除此之外,“中國制造2025”還從頂層規劃來提出了中國制造的轉型和發展路線,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企業的技術含量得到了顯著提升,憑借自身產品的高性價比、優質的技術含量,成功進入了國際市場高端領域中。如在手機行業中,以前,西方國家很少有中國手機,但如今,華為、OPPO等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尤其在非洲市場中,我國手機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
2.品牌競爭力有效增強
品牌是區別商品的符號,代表著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品牌能夠讓消費者產生忠誠度。對于企業來說,走品牌戰略路線,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根據2018年國家品牌價值年度報告顯示,我國品牌價值已經居于世界第2位,從2007年起,我國的國家品牌價值逐年攀升,我國房地產、通訊、金融、家電制造、運輸、互聯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中國制造”布局的加速下,各個優秀品牌也獲得了更好的聲譽,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高,這又反過來提高了我圍的經濟體量和質量。
3.市場份額明顯增加
在全球貿易的升級和轉型下,世界競爭格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在出口國洗牌的發展進程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制造的迅速崛起,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出口總額僅有5.52億美元,此后,中國出口總額不斷上升,成功超越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制造的產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可。
二、中國制造背景下湖南企業財務文化的創新策略分析
(一)企業財務文化與“中國制造2025”
財務文化是集齊靜態與動態、歷史與現實的綜合文化體系,屬于企業文化的分支,從狹義角度來看,財務文化是與企業財務意識形態相關的制度,包括“財務倫理道德”“財務價值觀念”“財務精神”“財務人員心理定式”幾個方面。財務文化并非簡單意義上文化、財務之間的疊加,其本質是以人作為中心,從文化引導著手,激發出財務人員的自覺行為,通過文化的方式來提高財務人員凝聚力,發揮出財務工作的整體功能。財務文化是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文化主要通過形成企業的財務價值觀作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財務文化決定著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積累方向,它當仁不讓地成為企業培育財務核心競爭力的首選條件。
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我同制造業已經從以往單一的產品競爭轉化為品牌競爭,通過企業文化、品牌建設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成了當前企業的共識。企業財務文化充分展現了企業的理財哲學,是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為了企業發展而制定,建設財務文化,能夠豐富企業文化,將企業各項資源整合起來,實現企業發展的國際化和規模化。與此同時,建設財務文化,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多高素質財務人員,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企業要實現發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在企業財務文化建設工作中,要通過培訓與教育來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這可以顯著提高企業人才的各項能力,促進企業人才戰略的順利實現。
(二)中國制造背景下湖南企業財務文化的建設原則
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以計劃管理為主。這一時期國家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與此同時財務管理體制實行的是國家統收統支,統負盈虧的機制。新時期的企業財務文化應當與企業管理思想、經營環境、文化氛圍相關,企業所處的環境不同,適合的財務文化也具有差異,基于“中國制造2025”為背景,湖南企業在財務文化的建設上,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企業構建財務文化的首要原則,要充分認識到人對于企業發展的作用,調動人的主觀意識,作為管理者,要高度關心財務人員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提高其風險意識,幫助財務人員適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知識結構,能夠應對復雜的財務事項。
2.主動創新
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更加多變,企業既要堅持財務文化的本質屬性,也要主動創新其表現形式,為財務文化賦予新的內容。主動創新可以讓財務文化建設保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是促進財務文化發展的重要渠道。
3.兼容并包
財務文化的本質是一種亞文化,在發展進程中,要主動汲取具有價值的文化資源,在揚棄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保持企業優良傳統,根據時代要求為財務文化賦予新的生機。同時,主動借鑒其他國家的財務文化,形成與中國制造相適應的財務文化。
4.全員參與
縱觀湖南企業的情況來看,雖然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但是對財務文化的建設普遍存在淡漠心理,相當一部分員工認為財務文化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實際上,財務文化并不簡單是某個部門、個人的工作,而是要做到全員參與,只有遵循這一原則,讓所有員工接受財務文化,方可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中國制造背景下湖南企業財務文化的創新策略
1.財務文化目標的明確
為了明確財務文化目標,需要廣泛搜集各項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根據企業財務文化的情況來建立財務價值觀,設計出符合企業情況的財務文化輪廓,提出具體方案,形成財務文化體系,根據企業發展規劃來明確文化發展規劃,根據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來確定財務文化的建設目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構建出充滿生機、積極向上的財務作風。
2.財務制度文化的創新
在財務制度文化建設上,需要基于《企業財務通則》為規定,結合企業管理和經營特點,明確機構人員分工,構建內控制度,科學設置財務機構,構建出具有活力、效率的財務組織機構,并圍繞考核機制來健全資金管理制度、評估報批制度,完善現有的利潤分配制度、銷售制度、資產管理制度、成本費用管理制度、證券投資管理制度、內部財務牽制制度等,對財務職責分工、權限和體制做出明確規定,確保各項財務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度文化的建設上,還要高度重視資金管理,降低經營風險發生率,對于企業而言,資金管理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運行質量,對于資金,要做到統一管理,避免多頭開支,對于企業管理中的工作流程復雜、工作程度不明確等問題,及時梳理,對資金流向和收入進行全程監督與追蹤,提高資金利用率。財務資金管理工作,并非單一的做賬、結算、統計工作,而是要將財務資金管理作為采取管理T-作的核心,將其貫穿在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3.財務物質文化的創新
在財務物質文化的建設上,積極應用新工具、新技術,引入新型財務軟件,促進財務電算化的高級發展,并進一步優化財務人員的生活、工作環境,改善其辦公環境,重視財務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幫助其掌握先進的財務處理方法和財務知識。
4.財務精神文化的創新
要滿足“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企業需要摒棄以利益為目標的思想和觀念,關注自身的社會義務和社會功能,樹立誠信理念,弘揚道德風尚,重視對財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和引導,要求他們做到誠信工作、遵紀守法、顧全大局,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為企業財務水平的提升提供精神動力。
三、結語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蓄勢待發的背景下,我國抓住了發展契機,重振制造業,推行“中國制造2020”戰略,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本文以湖南企業為例,探討中國制造背景下企業財務文化的創新方式,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書亮.企業財務問題如何突出以人為本[J].河北企業,2017(7).
[2]張晶晶,趙丹,王桂英.企業文化與財務管理目標關系的實證分析——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7).
[3]馬小麗.淺談如何有效加強合資企業財務管理[J].納稅,2017(17).
[4]郭二梅.企業財務管理文化建設的創新思路[J].科技經濟市場,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