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陳鶴琴活教育理論的提出,其主要是通過該教育理論的合理利用,實現對兒童心理教育實驗的研究。本文針對陳鶴琴活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該理論的現代價值。
關鍵詞:陳鶴琴;活教育理論;現代價值
陳鶴琴是我國近代兒童教育方面的專家。在與陳鶴琴的事跡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陳鶴琴是第一個利用近代科學方式,實現對兒童心理、教育實驗等方面的教育專家。該理論的提出以及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是我國國內學者提出的第一套具有系統性特征的教育理論、方法體系。一直到今天,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對當代兒童的心理教育、教育實踐而言,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1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內容
眾所周知,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論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提出以來,一直被廣泛流傳和利用。該理論不僅有利于開展兒童的心理教育,而且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符合實際要求的實踐。在與陳鶴琴活教育理論中的內容進行結合分析時,其主要是由目的論、課程論以及方法論相互組合而成。
首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所以陳鶴琴學者在對活教育的目的論進行提出和研究時,將其劃分:第一就是“做人”,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性特征。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人與人相互之間需要溝通、交流,建立社交關系。第二就是“做中國人”,所以要從孩童時期開始,就對人們進行愛國意識的培養,這體現了教育在開展過程中的民族性目的和特征。其次,活教育當中的課程論主要是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傳統教育開展時,對課堂書本理論知識過于“迷信”的問題進行處理。陳鶴琴在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分析之后,對學生們而言,對于自己的“活教育”理論體系而言,只有親近大自然、進入到大社會之后,才可以體現出其課程論的深刻含義和內容[1]。除此之外,活教育的方法論其實主要是指“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基本原則。陳鶴琴認為“做”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們在對各個不同知識點進行學習和了解時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將其看作是“活教育”方法論在制定和具體應用過程中的主要出發點,將“做”逐漸看作是各種不同類型教學方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的主要原則。主張的是要鍛煉學生們自己主動實驗和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學生會逐漸從一個被動接受者逐漸轉變成為主動創造者。
2陳鶴琴活教育理論的現代價值
2.1從教育的目的論角度出發對其現代價值進行分析
陳鶴琴在自己的“活教育”理論當中明確提出,“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這一句話的提出,其在活教育理論當中的體現,具有非常強的目的性,同時也是該理論當中目的論的一種表現方式。陳鶴琴在提出活教育理論的時候,一直已經都在尋找能夠符合我國國情、同時還具有我國特色教育發展的思想和模式。
陳鶴琴提出,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被看作是生活。教育一直以來在隨著社會的不斷快速發展,時代的進步等大環境的影響,一直在不斷的創新、改革和演進發展。在教育制度的制定以及具體落實過程中,最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同時還要在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過程中,體現出我國的國情。與此同時,在教育方針的制定和具體落實過程,要堅持對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勞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發展。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還可以實現陳鶴琴活教育的現代價值。
2.2課程論對批判傳統教育的意義
在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當中,其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才是活教材的課程論。提倡“活教育”,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們可以進入到大自然、大社會當中去尋找“活教材”。其提出的“活教材”其實主要是指從大自然、大社會當中去直接獲取,也就讓兒童在與社會、自然的直接接觸當中,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觀察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從而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活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指要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們可以直接深入到其中去學習,這樣學生們可以從自然、社會中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反復的論證,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們的記憶,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大自然、大社會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教育方針在制定和落實時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素質教育在實現過程中,全面發展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全面發展提出了教育在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結構,會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心理、生理、思想以及文化等,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素質結構在構建和具體應用過程中的要素[3]。在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和發展,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從多個環節和角度出發,對學生從上到下、從頭到腳進行培養,要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同時還要在各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水平。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在提出以及具體落實過程中,與當代的素質教育理念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由此可以看出,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論,不僅有利于推動當代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發展,而且還可以滿足當前素質教育提出的個性化要求。
2.3方法論對課程改革的意義
在與陳鶴琴活教育方法論進行分析和研究時,發現其在方法論當中提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基本原則。“做”一直以來都是活教育方法論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出發點[4]。在活教育方法論體系的構建和具體應用過程中,“做”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是現代課程在改革時不可忽視的重要指導依據。
在現代教育過程中,在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改革時,要將兒童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示出來。同時,還要強調“做”在學生日常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價值,幫助學生們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一系列教學活動當中。要想從根本上促使兒童自身的主體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讓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促使兒童可以對事物的整個發展過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兒童自己去探索、創造和思考。
3結束語
陳鶴琴活活教育理論自從提出以來,一直到今天所產生的影響都非常大。在對陳鶴琴活教育理論進行應用時,要與新時代發展進程進行有效結合,打破傳統教學單一模式的基礎上,可以對其中的一些優勢特點進行合理利用,促使當代兒童的教育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斌,陳中.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的生態學解讀與啟示[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02):56-60.
[2] ?金玲,方興武.魯道夫·斯坦納與陳鶴琴幼兒教育思想比較[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4):75-79.
[3] ?劉霡.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近代教育理論的現實意義——基于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文獻的研究[J].當代圖書館,2019(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