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尾鑾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教學觀念下開展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關系到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深化與教學效率的提升。在素質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占領的主導地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本文針對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學習進行探究,并針對相關的作業設計進行教學規劃,期望能為促進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核心素養 培養目標 高中語文作業 設計探究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64-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發展,人們越發重視對人文素質的培養。語文作為中國教育中基礎的學科,無論是對學生個人的文化素養還是整個國家社會的基本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語言基礎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相關學習能力是素質化教育下所強調的重點任務。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以核心素養為基本教學主旨優化語文作業設計,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提升學習能力都有明顯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對人生價值觀的構建有一定幫助。所以,需要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以便提升高中語文學習效果。
1.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作業的基本意義
在我國教育部門出臺的教育改革文件中,提出了關于“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認為當代學生應該具有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須擁有的能力以及品格,在文件中強化了學生個體的意義,突出了個人修養與社會、國家發展的關系,并且著重強調了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合作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在校學習中對人生價值觀的健康構建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等。在素質教育中鼓勵老師關心、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以傳統教學中的學習成績為學生重要的評價目標,對教學目標做出了更好的優化。核心素養的提出正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方面,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教學過程,提出了學科知識能力的培養等教育觀念。
從微觀角度分析,語文能力更多指學生為了學習語文課程而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其中既有語文學科所要求的能力,又有語文涉及到的表達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通過科學合理的語文作業布置,就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較為系統綜合的復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同時獲得以上多種能力的鍛煉機會。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獲得學習的快樂感以及學會學習的這種能力,所以,關于優化高中語文作業是促進高中生核心素養增長的有效方法,應該在教學中加以重視。
2.高中語文作業的優化建議
(1)自主性作業設計
學生本身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主要來自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以及個人能力的差異。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解決這種差異現象的有效辦法。通過開展自主型的作業任務,老師在某種程度上就給予了高中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就能根據自身對學習知識點的理解狀況進行分析,設定一定的完成動機,并嘗試自行設定相關作業內容。其中作業內容又涉及到作業的難易程度、時間、策略、評價方式。通常而言,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針對自我的知識缺陷進行復習,獨立完成語文作業。
通過完成自主性的作業設計,學生會逐漸形成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并且學會在作業中查缺檢漏,以作業作為反饋機制的一大環節,對自我學習狀態進行反思、修正。只有經過長期的自我獨立學習、反思作業行為,才能養成學習中的主動性,對知識點及時進行溫故,為日后的終身學習提供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對書籍的題材不限、字數不限,并寫下相關的讀書心得。
(2)層次型作業
高中語文層次型的作業設定則是為了符合現階段素質教育中提出的個性化教育觀念,針對不同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進行層次型作業設計。在此之前老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研讀,掌握班級中所有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并且針對學生不同的愛好、內容的難易程度、作業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等作為分類依據,可以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將其分為三大類別。一是針對優秀的學生,設定具有拔高意義的作業。二是針對中等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將鞏固復習知識作為基本內容,設置一定量的提升能力任務。三是針對學習較差的學生將作業難度適當降低,設定符合他們知識水平的作業。
(3)合作型作業
合作學習也是核心素養教學觀念下的重要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將其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老師在其中扮演著引導學習的角色。主要原則就是組間同質、組外異質,讓每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發揮出作用。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自覺性,通過合作型的小組學習,將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多數學生都希望能在小組內發揮自身的意義。二是協作性,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榮譽感,有助于價值觀的構建。三是創新性,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性,能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大的發展潛能。
例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小組可以將問題進行細分,根據成員每人的長處選擇適合的任務。而老師在其中更多是引導學習,問題的探究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在共同學習中學生才能共同成長,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
(4)實踐型作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實踐型的作業可以為學生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提供平臺,圍繞固定的語文活動提升各項綜合素質能力。在實踐型作業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趣味性,語文學科本身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教師需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設計,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開展令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二是活動的針對性,活動的開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應該圍繞相關的語文知識內容開展,并且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三是活動的自主性,在實踐活動中,老師應該把選擇、策劃的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完成社會任務,獲得一定的社會體驗。
例如,針對高中某篇文章內容展開相應的社會調查內容,教師可以布置相關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對象,設計相應的問卷調查,收集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得出最后的調查答案。最后,每個小組在課堂中進行分享,學生借助討論可以對活動進行反思,取長補短,在溝通交流中共同完善實踐活動[4]。教師在進行實踐活動布置時應該鼓勵學生自我設計相關調查方案,支持創新。學生通過類似的實踐活動鍛煉可以培養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加強學習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聯系。
3.結束語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素質化教育中強調的核心內容,打破了傳統教育對學生思維的禁錮,不是唯分數論,而是鼓勵學生進行全面發展,重視各項綜合能力的成長。教學目標也應向著核心素養觀念轉變,對高中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優化,目的在于突出學生的獨立性、差異性、自主學習性,并逐漸養成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各項能力與思維方式,在語文學科中體現出更大的意義,促進提升我國高中階段語文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寶新.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2):26-27
[2]王靜.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探討[J].課外語文,2017(22):158-158
[3]柴亞男.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8.No.444(08):78-79
[4]孔杏格.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背景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464(09)